晴時多雲

殖民凝視 我們都是陳水扁

■ 郭峰淵

在國務機要費案中,光明磊落的陳總統「坦蕩蕩」的接受訊問,「坦蕩蕩」的向人民表白,並承諾「珍一審有罪扁就下台」,但換來的是同黨政客、新潮流立委等的揶揄與切割,並提出將扁停權、停職。而泛藍更是極盡所能的污衊、醜化陳總統。

這樣的遭遇,令人想起抗日英雄拉馬達仙仙。日本殖民台灣初期,布農族大舉反抗,其中拉馬達仙仙是最重要的人物。一九二六年,日警與拉馬達仙仙面對面談判,其中有段對話如下:

日警:…叫你出來時沒出來?

答:最近我根本沒幹過壞事,沒有必要出去。

日警:就是沒幹壞事,要你出來就得出來才對。

答:我的弟弟在幾年前,受騙出來結果被殺了。

日警:那是你的誤會…。

拉馬達仙仙的下場,是他及他的家人被日軍處決。

台灣百年來的殖民歷史,塑造出一種扭曲心態,面對殖民者,每個受殖者都是有罪的,都要努力的向殖民者證明自己的清白。但在殖民凝視之下,即使脫得光光,仍無法避免被殺的命運。可悲的是二○○六的今天,這個殖民凝視的困境仍然延續著,甚至連總統都無法倖免。從二○○四年一月十四日陳水扁總統踏入花蓮地檢署出庭作證,就註定了要不斷的活在「證明自己無罪」的緊箍咒之下,活在「你如果沒犯錯,你在怕什麼」的他人質疑之中。只是,愈「坦蕩蕩」的說明,只是讓這緊箍咒把自己捆綁得更緊,讓他人的眼神透露出「你看,這話愈描愈黑、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質疑。

同時間,殖民者也因爆料,對人格的侵犯,公共凌辱受害者,而成為英雄。更可悲的是,受害者的親朋好友,也會落井下石來向殖民者證明自己才是清白的。這就是過去的台灣,也是今日的台灣,殖民凝視不斷的出現在學校裡、社區中、政壇上,而在媒體更是常見,連王建民也難逃其魔掌。所以,不管是陳水扁總統,或是污衊他的政敵及落井下石的同黨,都落入了一種自我殖民的迷思,忘了在自由民主的真諦之下,每個人可以公平且自由的享受自己的人格權,不需要大費周章的自我證明別人對我清白的質疑。在民主時代中,沒有人有權任意指控他人的清白,隨意指控別人,就像隨地吐痰一樣,是一種反道德的行為。

廿一世紀的台灣,需要一種新的價值觀:舉凡個人的生命健康、人格尊嚴、人身自由,以至於個人姓名、肖像、名譽、隱私等各種權利,是一種不證自明的權利。廿一世紀的台灣,需要一種新的素養:尊重他人,不隨便指控他人。廿一世紀的台灣,需要一種新的典範:當面對他人的質疑時,我們應該勇敢的站出來說:「我不需要證明自己的清白、沒有人有資格來污衊我的清白。」如此,廿一世紀的台灣,將不再受殖民凝視之苦。

(作者為中山大學資管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