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民主之盾》總統大選將決定台灣發展與印太安全

台灣與中國的本質是制度之爭,自由民主與共產獨裁之選。民主是當今普世價值,體現人類對自由、平等和正義的共同追求,不僅是一種政治制度,也是一種文化和價值觀,強調尊重人的尊嚴和權利,保障人民的參與和表達,促進社會的和諧和發展。而台灣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完成民主轉型,目前尚處於民主鞏固階段,所以必須持續強化與國際民主陣營的有效互動合作。因此由捍衛「台灣主體」與「民主之盾」的視角觀之,下一任的總統都應該堅持與持續蔡英文總統所提出的「四個堅持」。

陳文甲/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

一、中國的專制霸權侵害印太安全

冷戰結束後,美國為維持「一超多強」的唯一超級大國地位,使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超過其他國家的影響力量,並藉由「全球化」的勢頭,與中國全面展開對話與接觸,希望從內部改變中國,促使其納入全球民主體系,這就是所謂的「和平演變」,只是到頭來事與願違,中國打從進入全球化體系與加入WTO之後,已成為一個崛起大國。然而經濟力道並未帶動其政治體制轉向民主,反而強化中國共產黨的控制力量;同時經濟成長驅動著中國軍事現代化進程,使其成為軍事強權大國,嚴重衝擊到冷戰後穩定的國際秩序與區域安全。究其中國崛起衍生出的霸權主義存在諸多風險,其風險主要表現在其經濟、軍事、外交和意識形態方面的挑戰和影響:一則是,中國憑藉經濟增長與發展模式,對印太地區的國家產生了競爭和依賴的雙重效應,既有合作的空間,也有衝突的可能;二則是,中國的軍事力量和戰略意圖對印太地區的安全秩序和穩定構成了威脅和挑戰,特別是在黃海、東海、台海到南海敏感地區;三則是,中國的外交政策和行為則反映了其對印太地區的影響力和領導力的追求和展示,通過「一帶一路」、「亞投行」、「上合組織」等倡議和機制,試圖塑造一個符合其利益和價值觀的區域秩序;四則是,意識形態則與印太地區的多數國家存在差異和對立,特別是在人權、民主、法治等方面,凸顯中國共產黨的「一黨專制」的獨裁與印太諸國的「自由法治」的民主體制的差異與矛盾。

美國藉由「全球化」的勢頭,與中國全面展開對話與接觸,希望從內部改變中國,促使其納入全球民主體系,只是到頭來事與願違。(REUTERS)美國藉由「全球化」的勢頭,與中國全面展開對話與接觸,希望從內部改變中國,促使其納入全球民主體系,只是到頭來事與願違。(REUTERS)

二、中國的擴張主義危及印太區域

中國崛起與擴張對印太地區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其對區域秩序和規則的破壞和重塑,以及對區域內其他國家的利益和價值觀的侵犯和挑戰,除改變印太地區的力量平衡和格局,也動搖以自由貿易、開放市場、多邊合作、人權保障等為核心內涵的區域秩序和規則。從近年的觀察可發現中國正試圖建立一個以自身為中心,以強權政治、利益交換、非干涉原則等為基礎的新型秩序和規則,這與印太地區多數國家所追求和支持的秩序和規則差距頗大;此外,對南海、台灣、日本等地區或領土提出主權或領土要求,並採取強硬或武力手段來實現其目標,嚴重侵犯相關國家或地區的主權或安全利益;再者,中國也以各種方式干涉或影響其他國家或地區內部事務,例如在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與打壓民主運動,或在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進行政治滲透和經濟報復,試圖影響相關國家或地區的價值觀和制度選擇。

三、大選影響台灣發展與印太安全甚鉅

台灣是美日印太戰略中關鍵的核心,因應中國不斷加大對台的軍事威懾力度與壓力,美國基於「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當前更加積極的提升台灣防衛與嚇阻能力,除對台提供高科技的先進武器裝備,甚至部分還具備源頭打擊能力,其目的就是因應中國霸權對印太地區的風險和挑戰。而放眼此次三組總統候選人所提出的兩岸與外交等政見:號次1號的民眾黨「柯文哲配吳欣盈」,主要政見是祭出超越藍綠牌,定義這場選舉是「改變政治文化的社會運動」,承諾把國家還給選民,對兩岸關係則以「戰略模糊」略過;2號的民進黨「賴清德配蕭美琴」,主要政見是延續蔡總統過去八年「以台灣為優先,以民主自由人權為價值,跟民主陣營站在一起」的路線,並以「和平四大支柱」(建立台灣的威懾力,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與全世界民主國家建立夥伴關係,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3號的國民黨「侯友宜配趙少康」,主要政見是國民黨傳統保守穩定路線,接受「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主張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政治現實。

究其上揭三組候選人的政見,當然也面對現實問題與挑戰:柯文哲先生的兩岸「戰略模糊」是否能夠讓台灣走出「中國框架」,而與美國和其他印太國家建立「友善而實際的關係」的同時,是否會讓台灣處於一個模糊和不確定的狀態,以及面臨來自中國和美國的雙重壓力和挑戰;賴清德先生捍衛台灣的主權和民主的決心,以及深化鏈結美國和其他印太民主國家的合作關係時,是否會引發中國更加激烈的反對和打壓,導致兩岸關係進一步的惡化與衝突;侯友宜先生的親中政策是否能夠獲得兩岸的和平與對話機會,並在尊重中華民國憲法的前提下,尋求與中國的共識和合作,是否會讓台灣失去美國和其他印太國家的信任和支持,並深陷「受制」於中國的「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一國兩制」的困境。在在都考驗大選勝選者未來執政時的政治智慧與執政能力,亦將影響台灣今後的生存與發展方式,也攸關印太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三組總統候選人所提出的兩岸與外交等政見也面對現實問題與挑戰,考驗大選勝選者未來執政時的政治智慧與執政能力,亦將影響台灣今後的生存與發展方式,也攸關印太區域的和平與穩定。(本報合成)三組總統候選人所提出的兩岸與外交等政見也面對現實問題與挑戰,考驗大選勝選者未來執政時的政治智慧與執政能力,亦將影響台灣今後的生存與發展方式,也攸關印太區域的和平與穩定。(本報合成)

四、堅定「台灣主體」與「民主之盾」的發展道路

從當前兩岸關係的結構性層面來看,台灣與中國的本質是制度之爭,自由民主與共產獨裁之選。民主是當今普世價值,體現人類對自由、平等和正義的共同追求,不僅是一種政治制度,也是一種文化和價值觀,強調尊重人的尊嚴和權利,保障人民的參與和表達,促進社會的和諧和發展。而台灣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完成民主轉型,目前尚處於民主鞏固階段,所以必須持續強化與國際民主陣營的有效互動合作。因此由捍衛「台灣主體」與「民主之盾」的視角觀之,下一任的總統都應該堅持與持續蔡英文總統在2021年國慶日所提出的「四個堅持」(永遠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吞佔,堅持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與必須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因為這「四個堅持」正是台灣民主憲政體制與全民共識的絕佳寫照。

檢視三組總統候選人中,有感賴清德先生無論就豐富的從政經驗,以及政見所提的「和平四大支柱」治國理念,咸信是最能捍衛「台灣主體」與「民主之盾」、最能與美日等印太民主國家鏈結合作、最能應處中國風險與印太變局、最能引領台灣永續生存與發展。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