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誰說2024大選不熱?談談中共對台網路介選

◎吳瑟致/台灣智庫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摘要

台灣2024年總統大選,選情雖然有高低起伏,但是,對於中國因素及中共干預動作,台灣仍不能大意、輕忽,探悉中共對台介選,有著短、中、長期的政治目的,短期內影響選舉結果,藉由各種手段來影響投票結果,至少可以作為未來對台統戰效果擴大的機會,中、長期來說,對台策略有「擴溢」至軟硬兼施的各種手段,在軍事外交上對台施壓,以及進一步讓兩岸社經融合發展,尤其是台灣對中國的依賴,因此,中共勢必對台灣2024年二合一中央選舉展開各種動作,包括政治、經濟、社會、軍事、外交等面向,其中,網路成了介選的最佳工具,不但成本最低,可以操作的模式及影響的對象最容易進行,網路也會是中共對台統戰的主要手段之一,基於此,本文試圖探究中共數位策略及對台網路介選模式。

隨著2024年總統副總統、立委選舉投票逼近,中共對台的動作勢必會愈來愈多,台灣必須採取不同階段的整體性規劃來防範。(報社合成/路透社)

一、中共數位威權及輸出策略

隨著整體國際形勢及社會網絡關係的變化與發展,中共對台的手段更會有因應對策的改變,特別是應用科技、數位途徑進行對台滲透與影響,這不是近期才有的作為,早在COVID-19疫情爆發前,許多民主國家就已經在關注中國數位威權主義(Digital Authoritarianism)的建立,在2012年2012年11月,中國住建部頒布了《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這是中共對內數位監控的具體立法動作,用數位壓制技術來對內控制訊,進而強化強化中共統治的合法性及控制力。

除此之外,中國也試圖對外輸出數位威權,中國以廉價的數位應用程式迅速向外擴散,例如抖音(TikTok)風行全球用戶超過10億,阿里巴巴(Alibaba)擴大全球電子商務系統,騰訊微信(WeChat)深入海外華人數位生活,可以說,中國正在擴大「數位主權」來提升國家影響力。

中國數位威權輸出的模式,對數位開放自由的台灣來說,必然會帶來影響,尤其是從中擴散各種資訊的傳遞與操弄,以TikTok為例來看,全球使用TikTok社群系統的用戶不但超過10億,更帶來每年約120億美元的營收,2023年TikTok在台灣共有520萬用戶(遠見,2023/03/23),呈現持續成長的跡象,使用率達 35.2%,平均3人就有一位TikTok用戶(OOSGA,2023/05/25),且有非常年輕化的趨勢,18歲至34歲的用戶占了6成以上,八成的台灣用戶是45歲以下的中青世代,顯然,TikTok在台灣的網路社群媒體市場是有一定程度的佔有率,同時是增加的趨勢,這勢必也會是影響著台灣社會發展與價值認同。TikTok對台灣的影響同其他國家一樣,認為中共是可以直接控制TikTok,要求配合宣傳及交出用戶資料(BuzzFeedNews,2022/06/18)。

各國為了因應中共可能透過數位工具進行對該國社會及政治的滲透,甚至蒐集資料以危害國家安全及社會穩定,紛紛採取各種防範及限制措施,例如美國已超過20個州限制公用設備安裝TikTok程式(美國之音,2022/12/20)、印度已發布對內全面禁用(自由時報,2021/1/26)等,台灣也將TikTok列為「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禁止政府部門安裝及使用(自由時報,2022/12/05)。

不過,目前民主國家的因應對策恐怕只能達到治標的效果,對於台灣社會的影響,無法限制一般民眾使用,就民主防禦的角度來看,難以發揮「治本」的作用,而這也是數位威權主權對外輸出,所產生對民主國家的侵害,這恐怕會是長期的挑戰,更不用說是對民主選舉的影響,民眾對形勢發展的判斷能力有限,在資訊爆炸的環境下,「短語音」及「簡易圖卡」的傳播,體現出民主脆弱的一面。

二、中共網路介選的操作及效果

中共要介入台灣選舉的邏輯大致有二,首先,交付「代理人」來打選戰,透過台灣內部親中勢力,以及有意爭取政治資源的政黨組織,進行政治與選舉議題操作,藉由媒體及網路聲量,主導社會輿論的風向及主流觀點;其次是由中共交付「小粉紅」或創建「假帳號」進行宣傳及網路騷擾(中央廣播電台,2023/04/25),甚至由官方直接「御駕親征」明言進行各種回應及壓制。

事實上,中共已言明要透過各種手段來干涉及介入台灣2024年總統大選,例如全國政協主席、中共對台工作第二把手王滬寧,據傳曾下達對台工作任務,包括營造「兩制台灣方案」的「民主協商元年」氛圍、緊扣「戰爭與和平」來影響台灣輿論、樹立中國形象來增加台灣民眾對中認同,顯然中共不再遮掩,直接表露介入台灣選舉的動作,指導性的要點結合了介選目標,其中,「數位網路」是主要的核心策略之一。

早在1999年11月中共首次提出要建立「網軍」的概念,這是繼傳統的陸、海、空三軍及二砲之後的新軍種,主要任務是網路主權、網路作戰的任務,當時,中共解放軍也將訊息戰、駭客攻擊、網路攻擊等納入軍事演習範圍;從中共對台操作網路戰的做法中,2016年12月,解放軍空軍在微博上張貼一張「轟-6K」的飛行照片,並宣傳該照片和玉山同框(自由時報,2016/12/17),當時在國內主流媒體及平台引發熱烈討論,影響民眾對國家安全的信賴及恐戰心理。

中共對台展開網路戰的手段,已超越過去傳統軍事作戰的時間與空間限制,又可以稱之為「無國界」或「無煙硝」的戰爭,據美國統計,台灣自2019年開始,每月面臨來自中國的網路攻擊高達20萬次、甚至是4000萬次(Newtalk新聞,2023/04/21),顯見網路已是中共對台統戰的重要工具之一。

而每當台灣進入選舉階段,網路更是重要的選戰場域,中共當然不會缺席,尤其是針對中央層級的總統、副總統及立委選舉,更是中共傾全力對台施壓,2024年二合一選舉,中共網路攻擊的主要操作手法有兩個特性,首先是「形塑外部環境及氛圍」,在兩岸關係上營造軍事緊張、兵凶戰危的態勢,這是「認知作戰」的延伸(自由時報,2023/7/26),其次是「操作面」的手法,透過網路平台將整體策略及氛圍發揮極致,將台灣既有及已發生的新聞事件進行再製包裝,以各種渠道來加強散播,包括YouTube、Instagram、Facebook、TikTok等網路平台。

值得留意的是,中共對台介選網路操作的「載體」,簡易歸納可分成三種,包括成立大量假帳號、利用網紅名人及結合大數據運算等,社群媒體帳號來大量洗版,以及網紅名人帶風向,大數據演算來配合受眾群的喜好,精準推播訊息來影響認知。

三、台灣需要強化網路韌性:代結論

中共對台的「網路戰」是一種複合式的策略,配合中共對台政策再進一步包裝成可以操縱的「資訊戰」,例如2022年美國眾議院前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2023年4月蔡英文總統出訪及8月賴清德副總統出訪,中共透過對發動軍演行動,同時結合「散布爭訊」、「大外宣」等手法加大「認知作戰」的力度,營造「瀕臨戰爭」的氣氛,網路就是一個重要的媒介。

對於中共來說,透過網路進行對台灣政治發展的干預及滲透,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改變台灣民眾的政治認同,進而塑造有利於「促統」的環境,換言之,在數位化的時代,台灣民眾已習慣從網路平台來獲得資訊,同時也依賴各種簡短、醒目的訊息,中共也是藉由這樣的數位網絡,以及利用一般民眾查證訊息真偽能力受限的狀態下,展開各種訊息的包裝,這包括網路攻擊、散布假訊息等,同時也和立場親中的媒體合作,擴大訊息傳播的效果,甚至是營造可以操弄輿論的氛圍。

隨著2024年總統副總統、立委選舉投票逼近,中共對台的動作勢必會愈來愈多,2019年底,台灣通過《反滲透法》讓「國安五法」更為完善,不過,由於網路具有多樣性且多變性,同時在民主自由的社會中,很難透過政府的強制力來限制民眾網路資訊的取得,再加上目前已進入選舉熱期階段,政府相關部會應當採取更嚴密的機制來防範中共介選動作,而中共對台網路策略與手法並不會因為選舉結束而停止,台灣必須採取不同階段的整體性規劃。

本研究建議三部曲來因應中共對台採取網路戰,首先,短期內因應中共對於選舉的干涉與介入,政府部門應當擴大「因應情勢專案」機制的運作,全面性從各部會來提出針對各種訊息查證與對應;選舉結束後的中期階段,政府應當採取進一步的立法,可以參考美國國會《台灣網路安全韌性法案》,透過立法來強化台灣的網路資訊安全,這是國家安全的一部分;最後就長期來說,應當強化台灣社會對於中共對台統戰的危機意識,同時建構訊息查證系統的便利性,以提升民眾資訊判斷真偽的能力,這需要透過教育及社會等途徑來進行,國家與社會協作才能讓台灣的國家安全及社會穩定長治久安。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