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臺灣碳費開徵三度延期,環境部拖延減碳淨零腳步

◎徐祥誠

環保署於22日正式掛牌升格環境部,薛富盛部長也公開宣示貫徹2050淨零排放目標,然而一天不到的時間,氣候變遷署長蔡玲儀卻馬上表示碳費開徵必須再次延期。臺灣碳費徵收之路一延再延,從最一開始,行政院原定2023年就必須立法並開徵碳費,但因當時環保署作業不及,改口表示最快2024年徵收碳費,之後又延期到2024年下半年,時任環保署長張子敬還信誓旦旦保證2024年一定上路。豈料環保署掛牌升格環境部後,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落實承諾,而是拖延症再度發作,講好的碳費徵收,最快將到2025年才會實現。

面對外界質疑碳費延期恐面對歐盟碳邊境稅(CBAM)的嚴重打擊,新任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回應2025年開徵絕對來得及接軌2026年歐盟CBAM的時程。然而,在目前各項氣候法子法制定尚未明確的情況下,很難確保臺灣只靠一年就能夠做好準備,若到時環境部公佈的碳費費率跟歐盟CBAM的稅額差距太大,恐將導致臺灣企業必須雙邊繳納,在臺灣繳了碳費後,出口到歐盟還是得繳交碳邊境稅,大筆資金白白浪費,無法全數納入臺灣減碳資金。

氣候變遷署長蔡玲儀表示,將以2024年碳盤查排放量收費,企業到2025年才會實際被收到碳費。(中央社)

晚一年徵收碳費,也意味著臺灣將缺失龐大的碳費收入。若碳費依照每噸300元新臺幣計算,一年下來臺灣就會減少約六百億的碳費收入,這段時間全民不光仍須補貼高碳排產業,用於減緩氣候變遷的經費也將大幅減少。延後徵收碳費,也意味著更難接軌國際碳定價徵收標準。根據過去環保署委託倫敦政經學院(LSE)做的研究,裡面建議臺灣碳費應從每噸10美元起徵(大約300元新臺幣),逐步增加到2030年98美元(相當於3,000元新臺幣),才能及時接軌國際、有效降低碳排。若碳費延到2025年開始徵收,未來每年費率調升幅度將需要更大,才能達到2030年應有的水準,未來環境部只會遇到更多挑戰跟反彈。

綠色和平強調有效碳定價必須每噸至少10美元起徵且逐年提升才能有效降低碳排,否則只會讓臺灣離淨零越來越遠,大筆減碳資金也只會白送給歐盟或其他國家地區。為了儘速跟上國際碳定價趨勢,環境部掛牌後的首要任務,就是必須在今年底前公佈碳費子法及費率,而且要負起升格的重責大任,加速碳費徵收時程,不能一拖再拖。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