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二
Life is a journey
趙婷的《游牧人生》是現代人在漫漫人生旅程中,歷經悲歡離合,不斷蛻變成長、省思生命,變得更為開透豁達的「公路電影」。
趙婷保留了原著報導文學的寫實,融合紀錄片紀實與劇情片婉約柔美的敘述手法,很平實地闡述在資本主義體制壓制下的弱勢族群另類生存方式,在寫實中流露濃郁的人文情懷。影片開始幾分鐘,導演即透過女主角芬恩打包上路、休旅車在山路奔馳、芬恩在野外小解、於車屋內用餐睡覺,及至走進亞馬遜工廠工作等幾個鏡頭,帶領觀眾進入芬恩游牧打工的旅程;並透過不斷變換的音樂旋律,串連整部影片,經由不同情境的建構,娓娓說出影片的故事。趙婷運鏡流暢、簡潔俐落,影片結構完整,故事敘說手法高明,影藝技巧突破創新。這應是趙婷獲得奧斯卡、金球獎、威尼斯影展及英國影藝學會最佳影片與導演等多項大獎的原因。
《游牧人生》劇照。(探照燈影業提供)
趙婷將一般劇情片常有的戲劇化電影情節,淡化成平淡但較為真切的日常生活,藉由女主角芬恩在亞馬遜、漢堡店、高爾夫球場的工作情形,以及參加游牧族活動,跟他們互助、同歡同悲的遊動打工過程,巧妙地跟真實的游牧族群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透過他們之間很自然的生活化對話,讓劇情有更真實的「臨場感」、更貼近現實人生,藉此帶領觀眾深入游牧族群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如何在社會體制與大自然之間漂遊,尋求自我的價值,建立開闊的人生觀。
另一方面,趙婷以劇情片的手法,透過不斷變化的音樂旋律及行進的旅程,串連整部影片情節並適時熔接不同的山水景觀與工作場景,建構了不同的情境,在以景述情、情景交融中,流露出溫厚真切的感情以及對生命的關懷。
影片主人翁芬恩歷經2011年美國經濟衰退,老年喪夫,工廠倒閉、失去工作,孤苦伶仃的她,不得以購買二手休旅車,以車為家,到處遊動,從事不同的臨時工作。她以微薄的薪資過一切自理的簡約生活,在不斷打工旅途中,結識了志同道合的游牧族群。他們不是老年失去工作、無法養房,就是喪夫失子、罹患癌症,或是跟家人不合,都有不愉快的過去。但他們選擇浪跡天涯、到處打工的生活後,在不斷漂流換工作的旅途中,雖然工作辛苦,但經過工作的淬煉,再徜徉於開闊的大自然中,反讓他們得以擺脫社會體制的桎梏,回復人原本的純真自然,對人生看得更透徹、更熱愛生命、關心別人,彼此互相幫忙。
這一群現代游牧族群有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方式,他們常舉行營火晚會、述說漂遊的心路歷程,喝酒聚餐、跳舞旅遊、賞星看海,比體制內生活的人更灑脫自由。芬恩打工時認識64歲的琳達,她辛苦一輩子,每月社會福利金只有540美元,年老無依,但跟芬恩一樣樂觀積極,努力打工,期待融合在大自然的生活,能讓她的老年生命更有價值;74歲老婦人史旺琪,熱心助人,雖罹患癌症,只剩七個月存活,但熱切地向芬恩訴說她曾有過的天人合一與萬物共生的美妙經驗,覺得她的生命已很圓滿,因此她不願在抑悶的病房等死,想到阿拉斯加,在美好的回憶中尋求生命的最後出口;游牧族群的領導人鮑伯度過喪子悲痛後,更設立網站,透過遊牧族群的集會演講與市集,協助哀傷的人振作起來,讓他們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
芬恩比大多數人更誠實、勇敢,芬恩的妹妹欠缺這些人格特質,想跟她住在一起,精神上有所依靠。還有旅途中結識的戴夫有感於芬恩的善良誠懇與樂於助人,邀她到他兒子家過感恩節,想跟她共度後半輩子生活。芬恩面對未來會有的穩定家庭生活,仍不為所動,毅然決然地回去過游牧生活。芬恩的丈夫是她生命的一切,先生的去世是她最沈重的打擊。穩定的居住地會讓她陷入對丈夫無止境的思念;唯有透過不斷的遊動,在獨立生活的漂流旅途中才可忘卻悲哀,並融合於大自然中,對人生看得更通透,從尋找自我中肯定生命的價值。
芬恩的人生旅程是全片的重心。影片一開始就是休旅車在荒郊野外奔馳的畫面,其後不時出現車子行進的畫面,導演並以特寫鏡頭展現車內芬恩歷盡風霜卻堅毅不拔的臉龐,映照車外飛馳而過的蒼茫大地、冰天雪地、高山綠野、濤濤海洋,再熔接她蹲在巨大沙石場工作沈思、裸身躺臥於溪流、夜間提燈籠等等在晨昏晴雨與黑夜白晝交替中工作生活的不同景觀,並配上隨著劇情演進,時而飄盪著悠揚愉悅鋼琴協奏曲,時而混雜著弦樂器合奏的悠悠蕩蕩的不同旋律,帶領觀眾隨著芬恩的情緒變動以及對生命的思索,邁向不斷變換的人生旅程,體會她的生命經歷。
影片的高潮是芬恩教一位年輕游牧者怎樣以詩詞向其女友表達思念之情,她吟誦結婚時引用莎士比亞14行詩的第18首,做為婚姻誓約的詩詞(以下為梁實秋譯文):
我可能把你和夏天相比擬?你比夏天更可愛更溫和;狂風會把五月的花苞吹落地,夏天也嫌太短促,匆匆而過。有時太陽照得太弱,常常又遮暗他的金色的臉;美的事物總不免要凋落,偶然的,或是隨自然變化而流轉。但是你的永恆之夏不會褪色,你不會失去你的俊美儀容;死神不能誇說你在它的陰影裡面走著,如果你在這不朽的詩句里獲得了永生;只要人們能呼吸,眼睛能看東西,此詩就會不朽,使你永久生存下去。
隨著芬恩吟誦詩歌,銀幕響起清幽悠揚的音樂,展現女孩優雅美麗的永恆身影、芬恩在車屋端詳照片思念先夫以及悠遊於千年參天古木的熔接畫面,喻示詩詞所描述的永恆不變愛情仍縈繞在芬恩的內心深處;之後,隨著芬恩開著休旅車奔馳於山林、濱海路途,開往戴夫家作客客的畫面,音樂旋律越來越輕快清越,顯露芬恩對未來有些期待的愉悅心情。趙婷在此引用莎翁著名的十四行詩,顯然是想用此詩彰顯生命與愛情是可以永恆不變的,藉此讓芬恩頓挫的生命更為昂揚,並跟她後續可能會有的愛之旅連結在一起,以凸顯她婉拒絕後的巨大衝擊所引發對生命價值更深沈的省思。
然而,芬恩仍然忘不了去世的先生,沒接受戴夫愛的邀約。她離開戴夫家,在滂沱大雨中開著休旅車,在驚濤駭浪的海邊踽踽獨行,在山崖峭壁張開雙手望著天空,音樂也從清幽飛揚的曲調轉為昂揚激越旋律。芬恩在大自然中沈澱複雜的心緒,不斷釐清沈思後接受她所做的選擇。最後,影片在休旅車繼續奔馳於蒼茫大地,音樂悠悠飄盪著的畫面中結束。
Life is a journey —人生就是一場旅程。 趙婷以卓越精巧的電影藝術手法,透過芬恩與游牧族群的打工旅程,對資本主義體制、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與生命歷程,作了深刻的省思。
(作者為退休駐美外交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