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台灣經濟有光吃老本嗎?

邱萬鈞/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

周鉅原/美國紐約市大學經濟系教授

中國時報在2020年七月四日「台灣經濟不能光吃老本」社論中,針對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及發展學院(IMD)2020年世界競爭力評比中肯定臺灣的進步及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據此所作回應,發表批判性的建言。簡言之,中時社論主張「善用對岸使之成為台灣腹地,充分擴大市場來取得規模經濟」的模式,達成「努力和其他國家洽商貿易協定,降低貿易阻力,擴大貿易規模,經濟成長才能重返5~6%榮景,薪資才會有感提升」目標。然而以財經專業的角度,我們必須指出全文邏輯與資料都有嚴重的錯誤。

台灣經濟有光吃老本嗎?圖為總統府。(彭博)台灣經濟有光吃老本嗎?圖為總統府。(彭博)

首先文中提及:「多年來我國…經濟成長率始終在1~3%之間徘徊,只能算得上平庸,和亞洲另外3小龍新加坡、香港、韓國所得差距不僅未見縮小,反而逐漸擴大。」這與事實恐有出入。根據表中國際貨幣基金(IMF)近年來各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Gross domestic product per capita growth rate),台灣由2016至2019年分別為1.96%、3.17%、2.67%、及2.65%,不僅較似其他亞洲經濟地位接近之國家(如日本0.54%、2.34%、0.52%、及0.90%與韓國2.54%、2.87%、2.18%、1.83%)大致為佳,更較全球同期四年2.10%、2.57%、2.38%、及1.60%毫不遜色。

甚至由相對差距來看,台灣的經濟成長似有較他國更為有活力的趨勢。另外,新加坡、香港之高人均國民所得長期來為部份人士欣羨,然綜觀上述其特殊的「城邦」(city state)地位,幾無一、二級產業而以服務與金融業為主的經濟結構,加上兩國與中國及東南亞其他國家「前店後廠」的國際貿易分工,在世界大部份的國家均不可能存在。況新加坡、香港之高生活費用,及嚴重的貧富差距,讓人民的生活品質反而可能比名目所得較低之國家為差。甚難想像這種基本資料錯誤,加上把橘子香蕉放在一塊的謬比,竟置於社論中!

由全球平均經濟成長率的歷史資料可得知,連如印度(2016至2019年為6.85%、5.65%、4.74%、及2.88%)、越南(5.57%、5.85%、6.02%、及5.99%)這樣新興市場都難年年達成6%的增長率,參考類似發展階段的國家,要求台灣達到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率超過3%都數難能可貴,比較合理的是參考類似經濟體多方面的表現(包括勞動市場、所得及財富分配、國際貿易等)。台灣近13年只有2年增長率超過6%:2007年與2010年。其中2010年高成長率乃是因2009年經濟衰退,比較基期偏低,致隔年增長強勁。倒是中時社論應請教2008年以「六三三」(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6%、失業率降至3%以下、2016年平均國民所得達3萬美元)為政見的馬英九何時依據承諾捐出他的薪水吧?

倒是中時社論應請教2008年以「六三三」(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6%、失業率降至3%以下、2016年平均國民所得達3萬美元)為政見的馬英九(見圖)何時依據承諾捐出他的薪水吧?(資料照)倒是中時社論應請教2008年以「六三三」(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6%、失業率降至3%以下、2016年平均國民所得達3萬美元)為政見的馬英九(見圖)何時依據承諾捐出他的薪水吧?(資料照)

另文中提及「台灣不少評比項目嚴重落後,政府卻沒有能力處理,甚至不願意面對。譬如:對貿易夥伴出口集中度、貿易條件、產業全球布局…。」事實是:在2016年最高峰時,中國與香港合計佔台灣國際貿易總額近30%,佔對外投資累計總額近80%,每年超過50%的台灣製造業生產在中國工廠。最近四年來因兩岸關係漸離,加諸新南向政策執行,比重雖有所下降,然而比重之高還是不符合基本的國際風險分散(diversification)原則。矛盾的是,中時社論所提的解決之道竟是「臺灣跟中國進簽署服務貿易協議」。且不說在2014該議題在台灣引發嚴重政治風暴,中時社論作者可能就沒考慮中國內部生產要素價格上漲的問題。尤有甚者,根據目前情勢,美中貿易衝突、加上香港人權問題預期在未來數年恐將難以收場,美國及盟國並將迫使各國企業、甚至各國政府選邊站,將會逆轉經濟全球化趨勢,全球供應鏈疫情過後,勢將朝向降低風險及縮短通路的方向重組,促使以理念相近多國之政治經濟整合組織的成立。世界各國分工合作、自由流通的全球化趨勢雖然不會停止,但是中美貿易戰會延緩經濟全球化的步調。中時社論建議把更多的雞蛋放在一個越來越不穩的籃子中,這是任何理智的投資人該作的嗎?

文中亦提及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國對美國出口,與英國和愛爾蘭對歐盟出口,當成其「重力理論」的依據(請注意:「理論」並非已經驗證的定理,而是基於學理的猜想)。且先不論這些數字與實際有高估灌水之嫌(有興趣讀者可至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網戰尋找數據),中時社論作者就已故意忽視中國極高而無法管理的政治風險。美國、加拿大與墨西哥三國從未宣稱不承認對方領土主權,英國、愛爾蘭與歐盟也無打壓彼此參與國際組織,上述各國亦無以武力威脅與外交手段消滅另一方,逼迫與之統一。香港的例子就在眼前:連英國與中國簽訂的國際條約都可以很快變成歷史文件,憑什麼台商能相信赴中財產權之保障及法律執行(law enforcement)能真正落實?

廣泛傳染的重大疫情,係財務經濟教科書標準定義的系統性風險(Systemic Risk),金融資產的投資人可依靠類似保險的避險(Hedging)手段,來控制下行風險(Downside Risk)。然而由實體經濟的角度,經濟耐受力(Economic Resilience)就是以保險手段來確保生產力沿續及足夠的流動性資產。其主要內涵為三項重點:避免被災變完全衝擊的能力、承受衝擊的能力,以及從衝擊中快速恢復的能力。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2020年6月之預估,今年中國估計僅為1.20%,為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國際制裁後之新低;全球經濟成長率為-4.23%,超過90%國家經濟成長率為負,而此比率在2019年僅有24.6%,2018年及前4年皆低於20%,顯見此次世界性經濟衰退之嚴重。經濟競爭力的培養切莫幻想依賴單一國家一步登天,應因勢利導,且著重扎根固本。

作者提供(資料來源:國際貨幣基金 GDP 人均成長率)作者提供(資料來源:國際貨幣基金 GDP 人均成長率)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