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娑三劍客
長久以來,傳媒經常將中國與台灣的經濟成長對比,結論一般是:台灣成長停滯而中國多麼一日千里,於是推論「台灣需要依靠大陸才能走向世界」。其中最典型的論調就如:「立足台灣、胸懷中國、放眼世界」。
這些對比或立論的基本條件有很大的謬誤。先不論兩岸發展時間起點的先後,連發展基數的差異,也都被刻意忽視了。打個比方,英國或以色列不會和美國做經濟發展的頭對頭(head to head)比較,瑞士或瑞典不會和整個歐盟,甚至芬蘭或愛沙尼亞也不會和俄羅斯對比經濟的策略。這如同森林小學不會和全國招生名額最多的小學做一樣的策略布局。
台灣經濟最好的發展參考對象,正是像瑞士、荷蘭和以色列這樣的國家。(資料照)
另一個似是而非的謬論,是「兩岸共同經濟體一定會為台灣帶來優勢」。然而至少以史為鑑,事實正好相反。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每每都是經濟獨立於大陸之外的時期,如日治時期(人均GDP亞洲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本土)和國民政府遷台後「漢賊不兩立」時期。相較更明顯的,台灣經濟最黯淡的時期都是和大陸經濟合一的時代,例如清領時期、抗戰後(間接導致228)、甚至在馬政府簽下ECFA向中國經濟全面靠攏時期──經濟成長率在四小龍吊車尾,外資年度投資金額都低於前後任政府,只有房價衝到最高點。
以中國總體的角度,經濟資源會最集中於北京、上海,甚至廣州深圳,但不會是台灣。台灣對中國不可取代的最高價值在於戰略地位,簡單說就是突破第一島鏈的最前線破口,而不是經濟價值。中國已經規劃好把台灣整合到其「海峽兩岸經濟特區」(如福建湄洲等),相當於香港之於大灣經濟特區;這將讓台灣被徹底消化掉,而喪失經濟獨立自主的空間。
台灣經濟最好的發展參考對象,正是像瑞士、荷蘭和以色列這樣的國家。對內保持自由創新、百花齊放的開放式環境(但同時注意集權政權的滲透破壞),對外則融入國際自由貿易體系、保障交流先進技術,而不是貪圖小利,飛蛾撲火鎖進集權國家陣營,而後身不由己,淪為邊緣化的邊疆海防前線。
(外商生技業)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