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兆年/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政治學博士、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助理教授
「無國界記者組織」最新調查報告指出,中國正致力於對外建立一個「世界媒體新秩序」(a new world media order),1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旅美中國學者何清漣最近在台灣發表新書《紅色滲透》,即是在闡述中國對外宣傳政策如何對香港、台灣、甚至海外媒體發揮影響。2
或許由於此書主要內容完成於中國「大外宣」(2009年起)後兩年的緣故,該書探討北京如何影響台灣媒體的部分,較側重「經濟吸納」的方式,而吸納的對象也只論及中時、聯合等一般認為偏向統派的媒體。事實上,根據新近研究,除了經濟吸納之外,北京對台灣媒體施加影響的方法,還包括「規範擴散」(norm diffusion)、「假訊息輸出」等途徑。換言之,除了資金滲透之外,其實還有文化滲透與資訊滲透。本文希望對紅色滲透的三種途徑加以補充。
經濟吸納:只有親中統媒會被收編嗎?
經濟吸納大概是最行之有年也最受到矚目的影響途徑了。3談到經濟吸納,一般首先聯想到的是立場較為親中的統派媒體。例如中國時報、聯合報,已被監察院證實曾違法收受來自中國官方機構的置入性行銷;與旺中集團同為旺旺集團子公司的中國旺旺也被調查揭露長年收受中國政府的高額補貼;TVBS、旺中亦被研究指出曾被海外中資入股,或為親中台商所收購。4這些親中媒體,在財務上被北京吸納、收編,早已不是新聞。
不過,有些咸認支持台灣認同的獨派媒體,其實也曾一度受到中國經濟吸納的影響。經濟吸納包含三種管道:除了上述的廣告市場(如置入性行銷)、資本市場(如補貼、入股、收購)之外,還包括發行市場。5民視和三立都曾想爭取北京當局審批,將自製節目、戲劇版權賣至對岸,以在中國市場落地播出。當時,台灣各大媒體財務陷入困境: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使私人企業減少廣告投放;2011年「預算法」修法,又令政府置入性行銷被禁止。台灣媒體從政府、企業所獲收益皆減少,於是放眼海外市場,其中以中國市場為主要標的。
為了順利進入中國市場,台灣媒體不得不在新聞、節目內容上做出妥協和調整:例如民視高層曾在2009年婉拒購入及播出紀錄片《愛的十個條件》,6該片講述疆獨精神領袖熱比婭的事蹟,被北京視為敏感話題。三立則在2011年,將「台劇」改名為「華劇」,希望有助於拓展中國市場。2012年,三立更停播收視率頗高的政論節目《大話新聞》,據報導與承受中國廣電總局的壓力有關。此外2009至2014年間,三立有關六四事件的新聞報導數量明顯減少。7
由此可見,北京的經濟吸納,不僅能對「統媒」發揮作用,也能對台派或獨派媒體發揮一定程度的影響。除了傳統媒體之外,近來亦傳出有網路媒體、粉絲頁、網紅被中國勢力贊助或收購,可視經濟吸納手法的延伸。
規範擴散:媒體峰會只是單純的兩岸交流?
最近邁入第四屆的「兩岸媒體人北京峰會」吵得沸沸揚揚。有人認為,那些媒體人士只是去對岸參加交流活動、禮貌性聆聽中國官員宣講,並不會被收編、滲透、或影響,並沒有那麼嚴重。然而,從其他行之有年的兩岸媒體論壇來看,這類活動未必如同想像中那麼單純或沒有效果。
圖片來源: 清流新闻网
以「海峽媒體峰會」為例,自2009至2017年間幾乎每年舉辦至少一次,該論壇有以下幾點值得關注之處:一、台灣媒體不僅是單純參加而已,部分台灣媒體(如旺中集團、聯合報社)還經常性與中國官方媒體聯合舉辦該論壇。二、與會者並不限於親中、統派媒體,許多台派、獨派媒體也曾派人參加此活動,包括三立(2011年5月、2013年10月、2013年12月)、美麗島電子報(2013年10月、2013年12月)、綠色和平電台(2013年12月),甚至於具有台灣官方身分的中央社亦多次派員參加(2009年8月、2013年10月、2013年11月、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三、台灣媒體不僅是去聽講、交流而已,更進一步還多次與中國官媒簽署共同倡議或「共同建議書」(2009年8月、2010年9月、2011年5月、2012年8月、2013年10月、2013年12月)。那些文件內容十分合乎北京所提倡的中國式媒體規範,亦即「威權發展主義」(authoritarian developmentalism)的媒體規範。該規範把媒體視為政府的工具,要求兩岸媒體應該「擴大華文媒體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中華民族的共同利益」。8
參加峰會與論壇之後,部分台灣媒體便將中國式的媒體規範帶入台灣媒體生態之中。例如旺中和三立的老闆或高層都曾明示或暗示傳達新聞報導方針,要求減少呈現或淡化處理諸如六四、藏獨、疆獨、法輪功等中國官方敏感議題。相關規範的貫徹,起初經常透過由上而下的賞罰誘因機制,後來逐漸形成一種由下而上的社會化與內化過程:編輯和記者開始揣摩上意、避免跨越政治紅線,甚至把自我審查、新聞偏差視為理所當然的日常慣習。在此情況下,一種中國式的媒體自我審查文化,逐漸從對岸擴散到台灣部分媒體部門。9
由此可見,兩岸媒體論壇並非只是單純的交流活動,還可能具有政治社會化、規範擴散、文化滲透的功能及效果。
(圖取自無國界記者組織網頁rsf.org/en)
假訊息輸出:與北京之間有無直接鏈結?
方興未艾的假新聞浪潮對國內外媒體和輿論皆造成重大影響。在台灣,許多人擔心假新聞是來自北京的境外勢力所操縱,但又遲疑假新聞與北京之間難以建立直接鏈結。根據筆者研究,10與中國有關的假訊息至少有以下三種主要來源:中國內容農場、台灣親中媒體、以及中國官媒。其中,前兩者與北京的實際關係的確不易確立,但第三種來源與北京的直接鏈結則無庸置疑。
針對北京輸出假訊息的三種可能來源,舉例如下:一、中國內容農場,如「觀察者網」,曾於2018年9月燕子颱風導致日本關西機場淹水時,率先發表有關中國使館派車拯救台灣同胞的假訊息。二、台灣親中媒體,如中時與中天,曾在2019年2月韓國瑜造訪新加坡期間,自製報導我國駐星代表盯場監控韓言論及活動並回報中央的假新聞。三、中國官方媒體,如環球時報,曾於2018年4月釋出解放軍將在福建外海進行大規模實彈軍演的假訊息,亦曾在2019年3月報導日本外務省回應「不考慮」蔡英文所提台日安保對話的假新聞。
由此可見,部分假訊息確實源自中國官媒,故假訊息與北京的直接鏈結是真實存在的,而假訊息輸出作為北京用以影響台灣媒體及輿論的新手法也是無庸置疑的。除了中國官媒,北京亦有可能透過內容農場或親中媒體來產製假新聞,再經由台灣主流媒體、網路社群媒體加以傳播,最後對台灣輿論造成影響。
圖片來源:菜市場文〈台灣「接收境外假資訊」嚴重程度世界第一〉
綜合而言,「假訊息輸出」作為紅色滲透的新手法,其目的與「經濟吸納」和「規範擴散」不盡相同。經濟吸納與規範擴散的主要目的,在於塑造中國的正面形象,進而博取他國人民的認同。假訊息輸出的主要目的,則是試圖破壞民主社會的內部團結、降低民選政府的聲望,進而打擊民眾對民主體制的信任。值此國際社會憂心中國向外建立世界媒體新秩序之際,北京影響台灣媒體的手法日益多元、也越來越細緻,是故紅色滲透在台灣的演化與進擊,值得更多的關注與探討。
※本文原刊於「淡江國際評論」,經作者修訂後發表於「菜市場政治學」
※註釋及參考資料:
1.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2019. “RSF Report: ‘China’s Pursuit of a New World Media Order.’” RSF. March 22, 2019.
2.何清漣,2019,《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台北:八旗文化。
3.Cook, Sarah. 2013. The Long Shadow of Chinese Censorship: How the Communist Party’s Media Restrictions Affect News Outlets Around the World. Washington, D.C.: The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Media Assistanc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 Hsu, Chien-Jung. 2014. “China’s Influence on Taiwan’s Media.” Asian Survey 54 (3): 515–39; Lin, Lihyun, and Chun-Yi Lee. 2017. “When Business Met Politics: The Case of Want Want, a Different Type of Media Capital in Taiwan.” China Perspectives, no. 2017/2: 37–46; Huang, Jaw-Nian. 2017. “The China Factor in Taiwan’s Media: Outsourcing Chinese Censorship Abroad.” China Perspectives, no. 2017/3: 27–36; Huang, Jaw-Nian. Forthcoming.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ress Freedom: The Paradox of Taiwan versus China. London: Routledge; 張錦華,2012,〈從van Dijk操控論述觀點分析中國大陸省市採購團的新聞置入及報導框架:以台灣四家報紙為例〉,《中華傳播學刊》,20:65-93;李志德,2014,《無岸的旅途:陷在時代困局中的兩岸報導》,台北:八旗文化;楊琇晶,2014,《台灣媒體的中國因素–香港經驗參照》,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嘉艾,2015,《台灣媒體生產政治中的中國因素與獨裁者邏輯:以C集團為例》,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兆年,2017,〈新聞自由中的美國因素與中國因素〉,吳介民、蔡宏政、鄭祖邦編,《吊燈裡的巨蟒:中國因素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新北:左岸文化;川上桃子,2017,〈中國影響力對台灣媒體的作用機制〉,吳介民、蔡宏政、鄭祖邦編,《吊燈裡的巨蟒:中國因素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新北:左岸文化;普麟,2018,《中國因素與威權擴散:中國對香港與台灣新聞自由之影響(2008-2015)》,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何清漣,2019。
5.Huang, Jaw-Nian. 2017. “The China Factor in Taiwan’s Media: Outsourcing Chinese Censorship Abroad.” China Perspectives, no. 2017/3: 27–36; Huang, Jaw-Nian. Forthcoming.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ress Freedom: The Paradox of Taiwan versus China. London: Routledge; 黃兆年,2017,〈新聞自由中的美國因素與中國因素〉,吳介民、蔡宏政、鄭祖邦編,《吊燈裡的巨蟒:中國因素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新北:左岸文化。
6.Hsu, Chien-Jung. 2014. “China’s Influence on Taiwan’s Media.” Asian Survey 54 (3): 515–39.
7.洪耀南、楊琇晶、陳俊瑋,2014,〈中國效應如何影響台灣媒體〉,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通訊傳播實務研究」報告。
8.Huang, Jaw-Nian. Forthcoming.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ese Hegemonies: Economic Dependence, Norm Diffusion, and Taiwan’s Press Freedom.” 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Huang, Jaw-Nian. Forthcoming.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ress Freedom; 楊琇晶,2014,《台灣媒體的中國因素–香港經驗參照》,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9.Huang, Jaw-Nian. Forthcoming.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ese Hegemonies.” ; Huang, Jaw-Nian. Forthcoming.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ress Freedom; 李嘉艾,2015,《台灣媒體生產政治中的中國因素與獨裁者邏輯》;川上桃子,2017,〈中國影響力對台灣媒體的作用機制〉。
10.Huang, Jaw-Nian. Forthcoming. “How does China’s Sharp Power Influence Taiwan’s Media? From Financial Co-optation to Disinformation Operations.” Proposal accepted by the 2019 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 (ISA) Asia-Pacific Conference, Singapore, July 4-6, 2019.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菜市場政治學 「紅色滲透」不只一種:北京對台媒體控制的三種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