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穎
填空題:聽你在吹 □ □!當成打臉話,通常答案是牛皮、雞胿。牛皮?我是很懷疑啦!牛皮可以吹,還有夾腳的皮鞋嗎?至於雞胿,那是雞的嗉囊,台語的氣球。在氣球被稱為雞胿之前,沒聽過真有人吹雞嗉囊的。不過,拿動物身上器官來當氣球吹,最常見的是膀胱。這得從豬說起。
過去,歐洲肉食的主角是豬,原因之一在於除了吃牠,豬既不耕田拉車,剪了毛也做不成毛衣,更重要原因是牠不用照料,幾乎甚麼都吃,從廚餘、垃圾到各種屍體。(你以為豬是吃素的?)至少從十三世紀起,巴黎市內禁止養豬,一段時間就再公佈一次,到十六世紀才真的禁絕,至於義大利拿坡里(Napoli),據說一直到二十世紀初還有豬在街上遊蕩。有禁令意味著犯禁者眾,這些豬當然不是寵物,你以為歐洲市民都吃素的?但是,大部分的豬其實還是養在鄉間,村子裡有個專門負責牧豬的帶到森林覓食,以免牠們洗劫莊稼。雖然不挑嘴的豬不見得覺得草根、莓果、香菇、松露比ㄆㄨㄣ好吃,但比前述合法的城市垃圾食物,後者對處於食物鏈後面的人,「社會觀感」好得多,秋天的橡實尤其讓豬吃得步履蹣跚,然後…悲劇了。
French Fécamp Psalter c. 1180. Manuscript (76 F 13), 155 x 115 mm. Koninklijke Bibliotheek, The Hague.
中世紀月令圖中,豬時常是歲末主角。辛勞整年,得好好趁著農閒犒賞自己一下。原則上,在肉食稀罕的年代,從豬血腸、香腸、火腿、醃肉、燻肉到肉醬、豬頭皮凍以及所有內臟,一隻豬被吃到一點不剩,中外皆同。但當生活富足,豬身上開始有些東西沒人吃了,第一個就是豬膀胱。
Bramantino, December from the 12-piece \" Arazzi Trivulzio “, 1501-1504, wool and silk, 447 x 503 cm, Civiche Raccolte d’Arte Applicata, Castello Sforzesco, Milan.
布拉曼提諾(Bramantino,1465-1530)為傭兵團長特利維佐(Gian Giacomo Trivulzio, 1440-1518)所設計的月份織氈(Arazzi Trivulzio)中,十二月描繪的是農神節(Saturnalia, 12月17-23日),中央站在高台上手持鐮刀的農神Saturn,平日腳上綁著防止祂吃自己小孩的羊毛繩解開,象徵所有的禁制都暫時解除,人們可以放縱一下。怎麼放縱呢?就是大吃大喝一頓,遭殃的是豬。貴族宅邸裡的織氈會避開血腥場景,但中央那個大鍋明白告訴觀眾:義大利人也不是吃素的。右下角的兩隻豬盯著食槽中滿滿的橡實,渾然不覺即將大禍臨頭。織氈下緣中央有一段文字:
GAVDERE PARTO / CVM GREGE CASA FRVI / AVCVPE ET SVES SALIRE / PROLIS INGERIT / DECEMBER OPERAM INERTIBUS
十二月讓懶人都有事忙,包括小孩:迎接新生的羔羊、在家中享受團聚、抓鳥、醃豬肉
所有家長都知道,如果不讓小孩有得忙,他們就讓你忙到茫。讓小孩忙甚麼好呢?就是給他一個無害的玩具,畫面左邊一個男人正在吹牛皮?不是!吹雞胿?也不是。他吹的是就地取材,廢物利用的豬膀胱,看他面前雀躍的小孩就足以猜這會有多好玩。這人腳下還踩著一個吹好的,準備來應付一個已經在幫倒忙的小孩。這幅畫的歲末場景用了一個比較有學問的異教主題,荷蘭風俗畫的同樣場景卻親民許多。
Pieter Brueghel the Elder, The Census at Bethlehem, 1566, Oil on panel, 116 cm × 164.5 cm, Royal Museums of Fine Arts of Belgium, Brussels.
1566年老布魯蓋爾(Pieter Brueghel the Elder,1525-1569)的《伯利恆的戶口普查》是西方繪畫中最早的雪景之一,主題來自聖經福音書:
該撒亞古士督有旨意下來,叫天下人民都報名上冊。……約瑟也從加利利的拿撒勒城上猶太去,到了大衛的城,名叫伯利恆,因他本是大衛一族一家的人,要和他所聘之妻馬利亞一同報名上冊。那時馬利亞的身孕已經重了。(路加福音 2:1-5)
懷孕的馬利亞坐在驢子上,木匠約瑟扛著他的大鋸子,牽著驢走向左邊的戶口普查處。聖經故事淹沒在當時荷蘭的歲末現實中,戶口普查處牆上還釘著哈布士堡(德語:Habsburg)的雙頭鷹紋章。除了馬利亞與約瑟,畫中的路人甲、路人乙各自忙於日常雜事,小孩也沒閒著,打冰上陀螺的、溜冰滑雪橇的、打雪球仗翻臉變打架的,還有在殺豬的大人旁邊吹豬膀胱玩的。有點血腥,非常真實。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The Numbering at Bethlehem, 1566. (局部)
Pieter van der Heyden, Autumn, after Hans Bol.
17世紀荷蘭繪畫黃金時期的一個特徵,是大量分類傳統上的低階畫種。歷史畫不好賣,喀爾文教派禁止偶像,連帶影響宗教題材的繪畫。相對地,對應自由市場與中產階級買主,許多畫家專精於單一題材:各種風景畫(包括海景畫、城鎮風景、鄉間風景)、花卉與靜物,豬隻屠宰的風俗畫也是其中之一。在這個題材上,吹豬膀胱玩耍的小孩是時常出現的細節。一方面,看似無關宏旨的細節使得畫面生動有趣,而且看起來更真實。另一方面,許多細節都包含寓意。例如,關於屠宰景象的描繪,早在13世紀左右即形成獨特的含義,尤其在藝術作品中,牛犢的屠宰象徵著耶穌受難(crucifixion),在一些禁止描繪偶像的地區,這成為具有宗教意義的符號。豬隻的宰殺漸漸成為了一項特定的主題:除了呈現豐饒的生活外,還提醒著觀者:生命終將有結束的一天。
David Teniers the Younger, Kitchen Interior, 1646, oil on canvas. 收藏於奇美博物館
Philippe de Champaigne (1602-1674), Vanité.
有個暗示生命無常、繁華易逝的畫種,統稱虛空派(vanitas),其教訓自古代以來禁慾主義的戒條:「勿忘你終有一死」(memento mori)。這個「虛空」主題在靜物畫中,有象徵青春短暫的凋萎花卉與腐爛水果、象徵時光易逝的沙漏與蠟燭、象徵美貌不久的美女與鏡子,各種貴重事物旁擺個骷髏頭,則提醒著人們名利畢竟轉頭空。
David Bailly, Self-Portrait with Vanitas Symbols, 1651, Oil on panel, 65 x 97,5 cm, Stedelijk Museum De Lakenhal, Leiden.
Jean-Baptiste-Siméon Chardin, Soap Bubbles,1733-34. Oil on canvas, 24 x 24 7/8 in. National Gallery.
同樣地,吹成氣球的豬膀胱暗示著,對曾經歡樂大嚼的豬,「豬生」也是虛空一場,而在那個近半幼兒會在五歲以前夭折的年代,生命如豬膀胱氣球一樣脆弱。對即將享受豬肉的世間男女,人生也是虛空。這個人生大道理,早點教給不知世道險惡的小孩比較好:看啊!氣球好玩,但>>砰<<的一聲也就沒了,一場空,就像: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1) (聖經,傳道書)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
生命短暫,世事無常。但,這兩段話已經講了幾千年,地球上的人越生越多,顯示的是面對誘惑,警告的智慧也是虛空。美麗的花朵終究會凋萎,但我還是想擺一盆花讓眼睛愉快一下;青春的美貌與曼妙的身材短暫,但我FB的大頭貼可以用到80歲;法國大餐第二天就變成XX,但吃不起的就不要酸葡萄;至於手上抱著個膀胱氣球的小朋友:搶我的豬膀胱,我…我…我…就跟你…….拼命!
參考資料
1.Raymond J. Kelly, To be, or not to be: four hundred years of vanitas painting, Flint, Mich. : Flint Institute of Arts, 2006.
2.Forgotten allegory of pork carcasses, https://artinvestment.ru/en/news/artnews/20090906_butchered_pig.html
3.奇美博物館數位典藏系統David TENIERS the Younger, Kitchen Interior作品解說:
http://cm.chimeimuseum.org/wSite/ct?ctNode=307&mp=chimei&xItem=15242
4.Michel Pastoureau, Histoire naturelle et culturelle du porc dans les sociétés européennes (suite). « Symbolique médiévale et moderne », Annuaire de l’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 (EPHE), Section des sciences historiques et philologiques [En ligne], 143 (2012), http://journals.openedition.org/ashp/1321 (2018/10/7參閱)
(1) 英文原文:Vanity of vanities, saith the Preacher, vanity of vanities; all is va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