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立建、趙天麟
台灣新聞媒體這幾天播放了幾件嚴重的車禍影像,造成了多位民眾的傷亡;民眾在怵目驚心時心想,對台灣生活的安全要求,是不是應該更高?
意外事故傷害一直是台灣民眾如影隨形的夢魘,常在不知不覺中奪走民眾的生命或身體健康;雖然我們口頭上說「沒有測量,就沒有管理」,或是「沒有統計,就沒有統治」,但台灣在外傷登錄資料這一塊遠遠不如歐美日韓等國家。
國健署曾於十幾年前編列一筆預算開始台灣外傷登錄工作,但這10年來對於「外傷」-這一個青壯族群中頭號殺手、嚴重威脅民眾生命健康的疾病,居然沒有編列任何預算來做調查預防,給予的資源遠遠不如癌症、肥胖與其他疾病。這讓我們感到非常惋惜,因為幾乎所有外傷死亡都是可以預防的。這兩年,台灣有些災難發生震撼全台,但我們在哀悼之時,可曾想到每年全台灣因為外傷而死亡的人數是七千人,幾乎是一所學校的全部師生人數。這怎麼不值得我們政府投入更多的資源去調查?去做登錄工作,建立一個完整的外傷資料庫,來對未來的預防政策做出引導呢?
意外事故傷害一直是台灣民眾如影隨形的夢魘,常在不知不覺中奪走民眾的生命或身體健康,民眾對台灣生活的安全要求,是不是應該更高?(資料照,記者鄭景議翻攝)
具體方法有以下幾項:
一、建立外傷登錄員標準訓練與登錄格式:
「偏差輸入,偏差輸出」,負責外傷資料輸入的人員,必須學習如何正確評分外傷嚴重度與資料管理方法,依統一格式來評量外傷病患,包括死亡與長期嚴重的殘障。未來也必須有統一認證與再認證的辦法。
二、與健保資料結合,納入評鑑項目:
目前健保申報資料只要求輸入一個外傷嚴重度分數,過於簡略也無從知道正確與否,未來希望在外傷死亡者與嚴重外傷(外傷嚴重度大於等於十六分者)這一部份,應全部納入外傷登錄範圍。
三、定期公布登錄結果,提高外傷預防工作效能:
有資料也要有介入才能改變。筆者過去曾藉由區域之外傷登錄資料發現出某都市最容易發生車禍的幾個熱點,未來可依相同模式找出車禍原因(酒駕毒駕、超速或是道路設計問題),針對問題,立即改善。
目前交通部、警政署與健保署這些單位僅有片面零散的資料,有的只有死傷人數,有的僅限於申報相關,並沒有實際的記錄病患傷情與檢驗結果(例如送醫方式與耗費多少時間、血中酒精濃度,受什麼傷害等等),也沒有病患到院的時間與生命徵象、之後的病情發展與接受之手術或是治療種類,登載並不夠詳盡。國家外傷登錄資料庫在歐美一些先進國家都已行之有年,這兩年來,日本韓國也紛紛建立。然而在台灣卻因為沒有編列任何預算而無法繼續推行。
台灣外傷醫學會是台灣唯一專注外傷醫療、預防與研究的學會,值得民眾信賴。未來希望與政府合作,一起來推動「台灣外傷登錄資料庫」,包括組訓外傷登錄員,建立統一資料的存放中心,定期發出統計報告,提供政府與民眾來共同參與外傷預防的工作,減少外傷對台灣民眾的危害!
(作者簡立建醫師為台灣外傷醫學會理事長、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衛博士,趙天麟為現任立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