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華
中國非洲戰略
2018年7月19日至2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席訪問中東與四個非洲國家:塞內加爾、盧安達、南非與模里西斯。這是習近平第九次訪問非洲,也是過去五年來第四次訪問非洲大陸。習近平訪問非洲及9月即將舉行的「中非論壇」,有助於加速提升「中非命運共同體」的象徵。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對此行表示「非洲正努力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中國正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雙方互利合作潛力巨大。此訪期間,中國同非洲四國商定加強發展戰略對接,發揮經濟互補優勢,拓展新的合作空間。習近平主席著眼增強非洲自主發展和吸引外資能力,強調中方將堅持授人以漁,通過人力資源開發合作和技術交流,幫助非方培養更多適用人才;堅持築巢引鳳,通過基礎設施、經濟特區和工業園區建設合作,助力非方吸引更多優質投資。非洲是一帶一路的自然和歷史延伸。繼南非之後,此行又同塞內加爾、盧安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同模里西斯就盡快簽署一帶一路協議達成共識,為雙邊和中非合作提供了新平臺。塞內加爾作為首個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西非國家,將在域內産生帶動效應。此次非洲之行共簽署約40項合作協議,包含許多造福雙方人民的大項目,再次印證中非合作更富成效、更加務實、更為惠民…」。
2018年7月19日至28日習近平主席訪問中東與四個非洲國家:塞內加爾、盧安達、南非與模里西斯。這是習近平第九次訪問非洲,也是過去五年來第四次訪問非洲大陸。(AP)
中國為何如此關注非洲?
冷戰結束後,西方減少對非洲的關注,中國反而關注非洲大陸問題,投資非洲兩大因素:地緣戰略資源與經濟互補。由於中國經濟戰略利益主要受資源所限制,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的原材料進口國,四分之一的自然資源與原物料主要依賴進口。非洲的安哥拉、阿爾及利亞、查德、幾內亞、加彭、尼日、蘇丹、利比亞等國佔中國能源進口四分之一。
中國認為非洲與中國經濟具互補性,現代非洲是最具吸引力市場,是中國投資最飽和的市場,非洲現在充斥著中國所提供貸款、計畫、倡議、服務與商品。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強調「非洲擁有大量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中國擁有技術和經驗,更不用說巨大市場了」。非洲國家在商品與服務需求擁有相當大潛力與能力,中國與非洲各國貿易關係十分活絡,不但簽署了相互保護投資協定,也簽署關於避免雙重課稅的協議。目前有超過150家中國貿易代理商在非洲國家進行相關業務,在非洲設有11個中國投資與貿易促進中心。這些中心的職能包括提供付款、保險、商業諮詢與建議。中國進出口銀行是負責組織與協調非洲經貿與投資合作發展下,所成立的銀行。
60年來,非洲與中國的命運緊密聯繫,非洲國家幫助中國加入聯合國;非洲國家也沒忘記,在促進非洲國家發展中,中國提供必要支援,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國支持非洲多元合作,希望國際社會加大對非洲投資,建立協力廠商的合作關係,根據2010年聯合國報告指出,中國被評為全球第二大有前景投資者。對於非洲國家來說,這是最佳合作選擇,為降低借貸成本創造更有利條件。
為協助非洲脫貧,中國以「一帶一路」戰略對接非洲經濟發展戰略,包括「非洲聯盟2063年議程」、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等,這是非洲促進國家發展經濟的動力。雖然中國經略非洲主要是取得資源為主,但中國對非洲經濟有很大幫助,許多專家認為,中國等國家不僅改變了非洲國家傳統貿易與投資關係體系,而且為非洲經濟創造新的機遇。
為協助非洲脫貧,中國以「一帶一路」戰略對接非洲經濟發展戰略,包括「非洲聯盟2063年議程」、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等,這是非洲促進國家發展經濟的動力。(Quora)
習近平表示「中國與非洲是命運共同體。中國發展好了,非洲發展會更順;非洲發展順了,中國發展會更好…」。表明中國對非洲友好態度,強調依靠中國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因為中國與非洲具經濟互補性,同時加深各領域的互動,這是中非友好信任基礎。
「中非共同命運概念」深植非洲人心中,非洲在中國政策上有擁有的是更多優勢而不是劣勢,未來中國會更加注重與非洲發展關係。
中國的非洲戰略,要求統治菁英與中國企業齊心協力,利用大量資金與技術資源,創造與中國國內經濟相結合,中國經濟主導非洲經濟,中國戰略動機不僅是想加強經濟地位,還有其他原因。2006年1月,中國政府發布《中國對非洲政策文件》內容包括六大部分:非洲的地位和作用、中國與非洲的關係、中國對非洲政策、加強中非全方位合作、中非合作論壇及後續行動與中國與非洲地區組織的關係。根據此文件,中國非洲政策遵循以下原則:
1.互利共贏,包括在貿易、經濟、社會等領域的合作;
2.相互支持和密切合作,包括在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的合作;
3.在科學、教育、文化和衛生方面的合作。
文件中強調協助非洲國家建立自己經濟實力、減免債務及開發投資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旅遊、自然資源等領域的合作。在貿易領域,在取消關稅基礎上,擴大非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與非洲國家及區域組織舉行自由貿易談判。 中國希望藉由「中非合作論壇」提高非洲經濟活動水準,2000年10月召開第一屆會議,通過「北京宣言」與「中非經濟和社會發展合作計劃」。過去幾次論壇上,中國承諾取消貧窮國家債務;建立支持中國企業在非洲經濟投資的基金與資源,幫助培訓非洲國家幹部,提供一些貧窮國家產品免稅進入中國市場等等優惠措施。這些倡議針主要也是針對美國《非洲增長與機遇法案》(African Growth and Opportunity Act, AGOA)法及歐盟提出「武器以外的一切援助」的回應。
「中非共同命運概念」深植非洲人心中,非洲在中國政策上有擁有的是更多優勢而不是劣勢,未來中國會更加注重與非洲發展關係。(The Nerve Africa)
高層政治對話在擴大雙邊貿易與投資領域的合作方發揮重要作用,自1960年以來,48個非洲國家國家元首與中國高層政府進行上百次的訪問,而中國歷屆領導高層也都曾訪問非洲國家,顯現出中國官方高層對非洲的重視;而非洲企業家渴望與中國進行更緊密的經貿合作,在非洲的中國企業戰略目標與西方跨國公司不同,對外商業活動除了確保利潤也要確保國家安全,中國公司多屬於國營企業,而非私人或民間公司所有,雖然中國企業在非洲必須與其他國家跨國公司共同競爭市場,由於得力於國家的支持,減少投資風險,在非洲找到自己的利基。
重啟台灣與非洲國家合作關係的幾項建議
現在世界各國對於中國非洲關係保持高度關注,同時在各個方面發展與非洲的關係,例如2016年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東京舉行高峰會時,為了改善亞洲與非洲之間連結,提出「亞洲-非洲成長走廊」(AAGC)共同合作協助非洲開發。過去台灣因「一中原則」失去非洲多數邦交國,台非經貿關係並沒有因此隨之中斷,台灣也不應該放棄對非洲的經營,建議可以參照過去的經驗,或是參與他國與非洲國家合作,如新南向政策與「亞洲-非洲成長走廊」(AAGC)對接,不但可以延伸新南向的戰略空間,也可以重新建立台非關係新價值。
如何提升台灣非洲經濟關係更高層次,重新在非洲找到自己的位置,吸引新的邦交國,以下幾點建議:
1. 組織有關部會、機構與台灣商業機構代表,舉辦「台灣-非洲論壇」,進行商業合作與企業媒合平台,常設台灣非洲對話或協調委員會
2. 建立非洲台商出口商與投資者機制
3. 設立國家機構(基金),成立台灣與非洲國家合作相關提案與工作
4. 確保台商向非洲出口工業產品優惠貸款機制與重大投資保險
5. 建立台灣-非洲資訊與諮詢中心
6. 為台灣非洲企業提供有利法律條件合約與法律框架
7. 與非洲聯盟、其執行機構或是相關金融信貸機構建立聯繫關係
8. 爭取加入非洲開發銀行
9. 持續對非洲援助計劃,包括依據當地國的需求,提供相對應的計畫,例如科技、資訊、農業、醫療、教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