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安
內政部長徐國勇日前表示,為強化社會治安要求警方提高見警率,讓民眾在人潮多的地方都能看見警察,俾利降低犯罪率,也希望未來不會再發生分屍案、黑道火拼等社會重大治安事件。然而此話一出,即有學者批評指出,提高見警率是個很奇妙的舉動,早先研究已知不可行,現在在台灣,要強化警力更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且一定會累死基層等語。作者因研究警察勤務多年,深知提高見警率絕非口號或幹話,而是勤務策略運用的一種方式。警察勤務策略運用的方式很多,而它是其中能治標方法之一。
內政部長徐國勇(右)日前表示,為強化社會治安要求警方提高見警率,讓民眾在人潮多的地方都能看見警察,俾利降低犯罪率,也希望未來不會再發生分屍案、黑道火拼等社會重大治安事件。(資料照)
窺知「見警率」(Police Visibility),一般係指民眾看見警察執法的程度與頻率,提高警方能見度,有利犯罪預防的效果並增加人民的安全感。的確,1974年美國「堪薩斯市巡邏實驗」結果顯示:傳統防範犯罪方式效果不彰,增加巡邏人員於定型化的巡邏方式,並非就能減少犯罪。而經此實驗亦給予警察巡邏有相當重要之正面思考方向和啟示。儘管巡邏密度多寡,不影響犯罪率升降,惟罪犯內心多半有「霍桑效應」作用,認為警察隨時都會在旁邊巡邏,警車隨時會出現,因而不敢冒然犯罪,此也反應警力的顯見功能與巡邏警力是不能有所偏廢。
藉此,提高見警率的方法必須採取指導式更為專門化的巡邏方式。亦即指導式巡邏,就是警察在執行巡邏勤務之前,應對其提供特別之指示。以往對巡邏人員之勤前指示,只是維持巡邏勤務之涵蓋面,對民眾之要求要有反應等一般性之指示事項。而指導式巡邏卻是指示巡邏人員要注意特定的人或特定型態的犯罪,並且針對密集的巡邏在特定區域能找到「犯罪熱點」,將這些因素所分析得到的熱門犯罪時間和地點,予以有效加強管理控制,來達到預防犯罪的成效。因此,唯有警察機關採取更具彈性的勤務派遣,在巡邏勤務中結合重點守望、盤查或路檢等勤務作為。先求諸「先發性」,並切實掌握轄區治安狀況,予以分析研判,經規劃謀定而後動,對巡邏人員提供特別之勤前指示,俾能制敵機先,防範未然。在線上勤務作為方面,不斷偵蒐轄區可疑人、事及可能潛藏之犯罪活動,積極進行盤詰,如此足以提高巡邏之實效。而這樣地措施,才能使「提高見警率」真正發揮預防犯罪及減少犯罪機會的效果。面對新的治安威脅,提高見警率雖不是萬靈丹,卻也不失為一帖短期立竿見影的良方。尤以黑道火拼、街頭鬥毆等犯罪型態之社會治安事件。能立即啟動快打部隊,以優勢警力迅速有效壓制現場氛圍,果斷明快逮捕現行犯,立即移送法辦,都能產生相當影響的嚇阻作用。而平時重點勤務部署、加強臨檢特定場所、提高警方執法能見度,強力掃蕩打擊不法、彈性運用第三方警政嚴查強管、聯合稽查,均能克竟其功。
日前湯姓男子因身上持大量海洛因、安非他命毒品,遇警盤查突發動車輛想逃逸,被警員拖出駕駛座壓制逮捕。(記者李容萍翻攝)
總之,治安事故發生是不可預期性與時空差異性。據此,必須依照犯罪熱點使警力作最有效之運用,並非24小時平均分配均勻及於轄區每一吋土地,而是把握治安重點,安排次序,彈性編配警力。只要勤務的運作方式上能避免一成不變,而應視時空條件及其他狀況的變化,藉以提高見警率來安排與執行各種勤務,掌握「因時、因地、因事制宜」之原則。提升警察執法顯見性、更專門化的勤務措施,才能真正發揮預防犯罪及減少犯罪機會的發生,並且增加民眾安全感,讓社會秩序更有保障。
(文化大學法學博士,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理事)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