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一路向南》教育新南向的亂象

政府推動新南向計畫一年多,許多的成效開始慢慢浮現,包括:成立國家級智庫,透過邀請新南向國家的重要專家學者前來參與論壇,營造出政策環境與論述逐,因此許多新南向國家紛紛表示支持。另外透過實習計畫等提供新南向國家的當地企業或台灣企業人力上的支援,也大獲好評。教育新南向的人才培育計畫更是讓許多的高教機構前進新南向國家,建立雙向交流管道與平台。但對於前述政策執行過程中卻也出現部分亂象。

陳尚懋/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兼南向辦公室主任 

為配合政府整體的新南向政策,教育部高教司於今年整合推出「新南向計畫—強化與東協及南亞國家合作交流」計畫,該計畫共分為七大部分:(1)補助學校特定國家拓點招生開班行銷費用;(2)在臺舉辦夏日學校;(3)於「商管及社會科學」、「工程」、「醫藥」、「農業」、「教育及人文」等領域,補助見習或實習計畫;(4)補助成立學術型領域聯盟組織;(5)設立東協及南亞主要國家之區域經貿文化及產學資源中心;(6)區域教學資源中心東南亞語課程方案;(7)區域文化及經貿人才養成方案等。該計劃每年度共編列新臺幣四億三千萬元,希望利用三年的期程協助政府的新南向計劃達標。

事實上,政府大力推動教育新南向計畫,對於教育現場來說可以發現相關資源確實有所增加,政府編列充足預算協助各單位進行新南向計畫,政策立意良好。畢竟在過去台灣高教國際化的路程走得相當辛苦,這幾年雖然有頂大計畫希望提升台灣頂尖大學的國際排名,但所能分配到資源的學校相當有限,對整體高教國際化的提昇不大。

另外,教育部又推出教卓計畫以為因應,雖然教卓計畫補助學校較多,但教卓計畫主要是以改善教學作為主要的政策目標,國際化只是當中的一項指標,對於學校走向國際的實質幫助並不大。現在透過教育新南向計畫的申請,相關學校若是能有效執行的話,除了可配合政府整體的新南向計畫,利用政府預算強化與東南亞國家高教單位的合作,更可以大幅提升學校本身的國際化指標。在面臨少子化的競爭之下,學校若藉此建立特色,相信也可以在一片紅海教育市場中,取得有利的地位。

配合政府整體的新南向政策,教育部高教司於今年整合推出「新南向計畫—強化與東協及南亞國家合作交流」計畫。(圖:教育部全球資訊網)

但一項好的政策,若在執行過程中稍有偏差,恐怕將有事倍功半之憾。以下就以我參與過的計畫為例,分別說明。

首先是新二代培力方面,政府要推動新南向計畫,新住民或新住民二代即是相當優異的南向即戰力尖兵,也因此政府各單位分別推出新二代培力計畫,我就曾經參加過移民署、教育部與地方政府主辦的培力計畫。各主辦單位紛紛編列大筆預算進行,對於目前越來越多的新二代來說是極佳的機會。然而因為新南向計畫,出現多個單位籌辦相關活動,課程規劃與內容大同小異,彼此之間缺乏協調與溝通,因而形成「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將會造成資源稀釋與浪費,無法達到當初預期的效果。

其次,許多受教育部委託的高教單位也在新南向計畫的補助之下,於寒暑假推出短期的研修專班,參加的學員在台灣完成一週左右的課程之後,就可以前往相關國家進行短期見習。這項計劃立意良好,可是在執行過程中卻難免有些值得商榷之處。就以我曾參與的某專班為例,該主辦單位相當用心,安排授課的師資皆為一時之選,但每位講師所能領取的是「萬年不變」一小時1,600元新臺幣的講師費,講師鐘點費的問題不是本文所該討論的重點。但是學員出國時卻是住宿星級的高級飯店,在研修國的生活費甚至用「中央政府各機關派赴國外各地區出差人員生活費日支數額表」的標準進行編列。以曼谷為例,一天的日支費是198美金,折合臺幣大約是六千元左右。對於許多尚在就讀的大學生來說,是否需要提供如此優渥的條件吸引其出國短期研修?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學海築夢計畫,教育部今年為了鼓勵同學們前進新南向實習,因此特別編列大筆預算執行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一共核准了超過200件的實習計畫,補助許多學生前進東南亞實習。我所服務的佛光大學也獲得一百多萬的補助,選送20名學生前往泰國、柬埔寨、印尼峇里島、菲律賓等國家實習,但是教育部卻只提供實習輔導老師一張訪視學生的機票,以及14天的日支費,至於其他三個國家的機票則要老師自掏腰包,教育部的解釋是「錢全部都要給學生」。難道為了鼓勵學生前進新南向,就可以犧牲老師的權益?

教育部為了鼓勵同學們前進新南向實習,因此特別編列大筆預算執行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一共核准了超過200件的實習計畫,補助許多學生前進東南亞實習。(圖:新南向政策專網)

政府推動新南向計畫一年多,許多的成效開始慢慢浮現,包括:成立國家級智庫,透過邀請新南向國家的重要專家學者前來參與論壇,營造出政策環境與論述逐,因此許多新南向國家紛紛表示支持。另外透過實習計畫等提供新南向國家的當地企業或台灣企業人力上的支援,也大獲好評。教育新南向的人才培育計畫更是讓許多的高教機構前進新南向國家,建立雙向交流管道與平台。但對於前述政策執行過程中出現的部分亂象,在此提出建議如下:

首先,政策規劃與執行必須有一統籌單位。以新二代培力計畫為例,到底是由移民署負責?還是該由教育部規劃?政府必須有一全面性的思考。另外,中央與地方政府單位又該如何劃分?如此方能集中政府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政策效益。新二代的培力計畫絕對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也會是政府執行新南向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但必須有完整的規劃,政府各部門水平與垂直整合,如此方能事半功倍。

新二代的培力計畫絕對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也會是政府執行新南向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但必須有完整的規劃,政府各部門水平與垂直整合,如此方能事半功倍。(圖:新住民子女海外培力計畫粉絲團)

其次,避免病急亂投醫。雖然政府目前在兩岸關係緊繃,以及民意支持度持續低迷的壓力之下,希望盡快可以拿出新南向政策的成果,但是雙向交流是必須長期投資,無法短線操作的,政策成果是需要點時間的。若只是一昧想要在短時間之內增加交流的人數,而有經費不合情不合理的情況產生的話,對於往後的交流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第三,打破KPI的迷思。現階段教育新南向政策的規劃,太著重於量化的KPI,尤其是在吸引新南向國家學生來台就讀人數方面,蔡總統明確提出希望每年可以增加20%。但在招生方面,除了量化的數字重要之外,更應該問的是我們是否能提供足夠的誘因與環境?我們能讓這些來臺就讀的學生回國後帶回什麼?新南向國家的學生大多沒有中文能力的基礎,加上台灣的大學所提供的英語學程並不多,在此之下恐怕會發生先把學生招進來達到KPI再說,至於後續學生生活與學業上的適應問題,是否能受到完整的照顧與關心?

新南向政策絕對是政府重要的區域政策,也能有效連結台灣與東南亞等新南向國家,但在執行過程中必須謹慎,要做長期投資的規劃,而非只想要有立竿見影之效。畢竟成功絕非一蹴可幾。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