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華
在中共十九大召開前,中國國防部向外界宣稱已經完成現階段軍隊改革,表示「改革進入實施階段以來,軍隊領導管理體制、聯合作戰指揮體制、規模結構、力量編成、聯勤保障、軍隊院校、科研機構、訓練機構完成重塑。並強調四個一新:人民軍隊體制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指出「面對國家安全環境的深刻變化,面對強國強軍的時代要求,…,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建設強大的現代化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打造堅強高效的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作戰體系,……中國將繼續致力於維護全球和平與穩定。對於內部分裂主義及兩岸問題,將努力解決島內的一切政治變化,盡全力抵制所謂的台獨,限制分裂勢力。維護台海和鄰近地區的和平局面…..。」並宣示到2035年完成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新目標,到2050年解放軍將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
對中國來說,強大的軍隊不僅是立大國威望,也是維持經濟與政治生存的必要條件。
解放軍將設定2020年轉型的轉捩點,必須取得重大成就。為數不少國內外報告提醒:「中共很有可能在2020年武力攻打台灣」。近期中國不斷在日本及台灣繞行,對台威脅只增不減。以上種種意在提醒,未來解放軍可能改變全球軍力平衡,影響區域及台海安全,解放軍軍力不容忽視。
對中國來說,強大的軍隊不僅是立大國威望,也是維持經濟與政治生存的必要條件。(AFP)
解放軍改革重點
根據中共軍事政治路線,解放軍改革必須保證國家安全及民族團結,解放軍任務即是保護中國陸、海、空域及各個層面的戰略發展安全與穩定。2015年習近平推出「軍改」方案明確指示,在2020年前「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在作戰指揮方面要「重新調整劃設戰區、組建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以構建「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中國高層認為,運用新資訊技術,未來將會推出新形態的軍事與作戰行動。
至於軍改的目的,依據解放軍說法,一是解放軍軍事現代化是社會與經濟發展的組成部分,二是為了因應地緣政治環境變遷,確保國家利益及擴大參與國際事務,特別是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及國際人道救援任務等,習在〈十九大報告〉中已提到近幾年解放軍在全球執行任務:「強軍興軍開創新局面….加強練兵備戰,有效遂行海上維權、反恐維穩、搶險救災、國際維和、亞丁灣護航、人道主義救援等重大任務,武器裝備加快發展,軍事鬥爭準備取得重大進展….」。
自2006年以來,中國實施國防與軍隊現代化改革方案,目標2020年完成現代化建設。解放軍解釋,目前軍事建設階段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符合科學、管理體制,有效的聯合作戰指揮系統,消除結構性矛盾與政治問題,人力配置必須符合軍力結構,強化作戰能力,創造出一支強大的軍隊。
改革四大目標為:一、建構完善指揮控制體系;二、優質武裝力量、組織與人力結構;三、決定軍隊政治路線;四、整合軍隊與社會資源。
一般認為,習近平軍改政策方向大致分為「脖子以上」和「脖子以下」。
「脖子以上」改革重點: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軍委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在軍委機關調整組建層面上,撤銷原來的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等4個總部,改為7個部(廳)、3個委員會、5個直屬機構共15個職能部門,使之更具決策機制,此部分已經完成。2016年1月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成軍,並成立指揮控制系統(C4KISR)。目前中國已有五類軍種:陸軍、海軍、空軍、導彈部隊及戰略支援部隊。2016年2月起七大軍區調整為五大戰區(東、南、西,北、中)係為健全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目前已開始運行。
軍改的目的,依據解放軍說法,一是解放軍軍事現代化是社會與經濟發展的組成部分,二是為了因應地緣政治環境變遷,確保國家利益及擴大參與國際事務。(EPA)
2017年「脖子以下」重點在於人力配置,以及優化結構、調整規模:
精簡人力資源部分,2015年習近平宣示裁減軍30萬,從230萬人降至200萬人,針對非戰鬥部門與人員,汰舊老舊軍備,優化武器裝備規模結構以提升作戰能力。2016年9月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成立,這是解放軍推動後勤建設與改革的重要舉措。此外,軍事教育體制也是組織改革重點,近年來解放軍成立不少數高等軍事院校:國防大學、陸軍指揮研究所、軍事教育研究所、軍事經濟研究所、軍事國際關係學院等,所有軍官都要接受高等教育,以利推動軍事教育專業化之目的。
為區域衝突預做準備
中國軍事外交政策向來主張「不結盟」、不簽署同盟協議,發展防禦性軍事戰略,貫徹以區域信任基礎的新型安全觀。根據此一概念,中國與他國關係建立在相互信任與合作的基礎上,不干涉他國內政、不影響第三國互相平等為前提下,透過上海合作組織、東協、獨立國家國協等多邊或雙邊的國家、國際組織或機制建立各種「戰略夥伴關係」,強化軍事交流與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6月,中俄兩國國防部長於上海合作組織會議,簽署「2017—2020年中俄軍事領域合作發展路線圖」,建立兩軍戰略合作機制架構,兩軍已規畫多場亞太地區的聯合軍演,強調兩軍共同應對安全領域的新威脅、新挑戰,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今年習近平訪問俄羅斯時強調,要相互支援對方維護主權、安全、領土完整。兩國雖然強調非軍事同盟關係,但儼然已具軍事同盟之實,令人憂心。
中國為了消除「中國威脅論」,強調和平發展,但凡涉及主權、領土等國家利益爭端,不會坐視不管,最近網路流傳未來50年內,中國必須進行六場戰爭包括:台海、南海、中印邊境、釣魚台、外蒙古、及奪回過去為俄國所侵佔領土,若再加上南北韓衝突,這些潛在的衝突點,使得中國周邊安全局勢充滿不確定性,而中國軍改背後早已預告未來解放軍任務與目的:
一、確保國家經貿利益
隨著「一帶一路」經濟倡議的推動與落實,加上中國在一些發展不穩定的非洲、中東、拉丁美洲等發展中國家投資超過四千億美元,中國為了確保經濟發展需求,參與國際事務及保護其在外的經貿投資利益,解放軍現化力求未來十年,其投射能力除了在固有疆域之外,延伸至全球範圍內。
二、因應小規模區域衝突
2017年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設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擔任委員會主任。外界認為,這是一個為創造新國防技術、研發及引入新的戰術和戰略概念。解放軍現代化要建設現代化的軍備與武器,不再為大規模戰爭準備,而是以高科技解決區域衝突,特別強調在情報、資訊與網絡戰方面的運用。為了維持優勢,反擊美軍的傳統軍事優勢,解放軍在於科研、採購新技術更加創新,一方面向俄羅斯採購先進武器:驅逐艦、戰機、防空系統,另一方面自主研發軍備:新型戰機、潛艇、航空母艦,99、96型坦克等。
中國為了消除「中國威脅論」,強調和平發展,但凡涉及主權、領土等國家利益爭端,不會坐視不管。(AP)
三、阻止美國介入衝突
2012年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推出「再平衡戰略」強化亞太軍事部署,預計至2020年前,將60%海外軍力將部署於太平洋周邊地區。美國戰略東移目主要針對北韓、中國而來。美軍表示比起北韓,真正威脅來自中國,中國在東海,南海、太平洋上進行了數百次挑釁飛行以測試美日的防空情況。美國總統川普的亞太政策特別強調強化區域盟友防衛合作,加大對亞太地區的軍事資源,特別是在中國與其鄰國爆發衝突的場域,如台海、南海、東海、釣魚台等。同樣的,中國推動軍隊現代化目的,除了維護領土爭端立場,也要避免衝突,美國在亞太地區軍力部署,對中國是一大挑戰,中國強化軍力主要目的之一,排除美軍於亞太地區之外,而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
台灣如何維持防衛能力?
2017年解放軍國防預算增加7%,約1560億美元,據外界評估,若包含未公開預算,預估將超過2000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二。目前解放軍已完成體制改部分,作戰部隊依舊在蘇聯基礎上發展,其現代化軍備能力要能達到「超英趕美」效果,仍需要數十年的醞釀期。
當前中國已經放棄打大規模戰爭觀念,惟中國要想在亞太地區擁更大的主動/主導權,則一支強有力的艦隊/或軍隊將不可缺,如果習近平的軍事改革大計得以實現,未來解放軍軍力將會大幅提升,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會更具信心,包括武力解決台海衝突,將使得各國無法以等閒視之。
中國發展軍力的同時,突顯出台灣軍力失衡、軍售及國防自主不足困境,2018年國防預算用在軍事投資上僅833億,預算只占GDP1.84%,有限的預算之內要推動國防自主、添購新軍備,又要支付人事費用,國軍如何在未來衝突,維持嚇阻防衛能力,並取得戰略優勢,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