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梭
孩子被唯一的摯親拋棄,是旁人能輕易理解的心情嗎?比利時電影《騎單車的男孩(The Kid With A Bike)》,描述遭父親安置在教養院的小男孩希利,因為難以接受父親為了生計而必須離開的事實,先是想方設法回去舊處,取回自己的腳踏車,極力想保留任何一絲自己並沒有被丟下的可能。隨著日子一久,從不願相信的徬徨不解變成憤怒,在損友慫恿下發洩不滿,一切作為終究還是只想喚回父親陪伴;那股力道,最後擊潰的卻是自己。
《騎單車的男孩》描述關於遭父親棄養的小男孩情緒轉折。(圖:Les Films du Fleuve)
單車是希利對自己與父親之間關係的依戀,騎上它就能奔逃到自己想要的畫面。
1867年,巴黎世界博覽會展出米勒畫作《晚禱》與《拾穗》、史坦威鋼琴,還有法國皮耶父子發表的腳踏車。1886年英國工程師約翰.斯塔利重新設計樣式,奠定現代腳踏車形貌,被稱作是腳踏車之父。
腳踏車問世幾年後,巴黎麗池酒店(Hotel Ritz)American Bar調酒師法蘭克.紐曼(Frank Newman) 於1904年再版《American Bar boissons》調酒書籍中,紀錄著一款「腳踏車潘趣 (Bicycle Punch)」調酒。以各45毫升法式蘭姆酒(Rhum Agricole,甘蔗汁蘭姆酒)與法式檸檬糖漿(Sirop de Citron),各15毫升庫拉索柑橘酒(Curaçao)和檸檬汁,搖盪後倒入長 飲杯內,再加進氣泡水以柳橙片裝飾。
使用Rhum JM Agricole White調製的Bicycle Punch。(圖:Serious Eats: Drinks)
該款調酒如果去掉氣泡水與檸檬糖漿的使用,並且改裝盛於雞尾酒杯,便是記載於倫敦薩伏伊酒店調酒師哈利.克拉多克(Harry Craddock)1930年發行的《The Savoy Cocktail Book》 書內的「X.Y.Z.」。30毫升的蘭姆酒、各15毫升的檸檬汁和君度橙酒(Cointreau)搖製冰鎮後倒入雞尾酒杯內,相近於以蘭姆酒取代白蘭地調製的「側車(Sidecar)」。
蘭姆酒經典調酒「X.Y.Z.」。(圖:藏書票 Exlibris)
父子間與腳踏車的相關電影還有另一部經典-義大利的《單車失竊記(Ladri di Biciclette )》。以二戰後的羅馬為背景,一名為了生計努力的父親好不容易掙得一輛工作需要的腳踏車 ,卻被竊賊偷走。失竊的單車就算報警、問卜再怎麼樣也尋不回;最後不得已動起歹念,打算偷其他人的單車卻失風被逮。
這些都是社會平民的萬般無奈。以為正義公理存在,實際上其他人都認為事不關己;(大部分)激動的衛道人士返家後平靜日常。人們掙扎到底也只能被迫接受。電影裡的光明希望僅是稍縱即逝的泡影,苦韻才是平凡小民最熟悉的滋味。像是金巴利酒(Campari)的那種甘苦。
義大利的苦味酒大都是老一輩的男人在喝,除了金巴利酒,還有菲奈特苦酒(Fernet)、蒙特內哥羅苦酒(Amaro Montenegro)、朝鮮薊苦味酒(Cynar),入喉是各自不同的有苦難言。 義大利有一種喝法,用30毫升金巴利酒加上60毫升白葡萄酒倒進裝滿冰塊的杯中,稍加攪拌後再注入蘇打水,飾以柳橙片;這樣的飲料被稱作「義國腳踏車(Bicicletta,單車的義大利文)」,據說是因為當地的老伯因為太喜歡這種喝法,每天都喝到微醺再搖搖晃晃地騎腳踏車返家。
義大利常見的Bicicletta調酒。(圖:Flawless Milano)
美國波特蘭Clyde Common餐酒館調酒師-傑佛瑞.摩根泰勒(Jeffrey Morgenthaler)將 「義國腳踏車」裡的金巴利酒換成朝鮮薊苦味酒,以玻璃瓶裝加入碳酸氣泡,採用瓶裝調酒方 式呈現這款「壞掉的單車(Broken Bike)」。
瓶裝的Broken Bike。(圖:Drinking In America)
近似於「義國腳踏車」的調酒還有艾普羅酒(Aperol)加入普賽珂氣泡酒(Prosecco)與蘇打水的「艾普羅斯比滋(Aperol Spritz)」,兩者皆結合葡萄酒與氣泡舒爽的口感很適合午後解悶的苦甜風味。
Aperol Spritz。(圖:About Time Magazine)
「義國腳踏車」的紅色是《騎單車的男孩》裡的希利總是穿著紅衣,本該是熱情活潑的色調年紀,因為父親的拋棄而變成悲憤的殘紅。一次又一次見識幸福的破滅,和該舉杯用不同方式喝著苦味酒對過往天真揮別,喉間回甘是對自己的安慰,假裝這些悲苦都能甘之如飴。
(自由評論網提醒您,未成年請勿飲酒,酒後請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