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海獅
萊奧·馮·克倫茨繪製的雅典衛城復原圖,1846。
雅典的英雄希隆在奧林匹克運動會期間,帶領一群敢死隊攻進地勢最高的雅典衛城。
這群敢死隊大約 80 到 100 人,少數的守衛士兵自然不敵有備而來的希隆軍,很快雅典衛城就宣告失守。 殘存的士兵倉皇逃到貴族議會,衛兵立刻通報給雅典的九位執政官,宣告「希隆叛變了!!」
當希隆的軍隊成功佔領雅典娜神廟後,這群人拿出一綑繩子,將自己與碩大的雅典娜雕像緊緊地綁在一起,一方面是為了顯示自己決不撤退的決心,另一方面也有實際上的意義——按照當時雅典的信仰,神廟裡不得有任何見血的事件發生——只要他們不被強行拖出神廟,他們的生命基本安全無虞。
同一時間,希隆也在神廟上號召人民起義,神廟外則是九名執政官帶領各自兵馬,團團包圍了雅典衛城。
希隆原本希望,在衛城外的人民會從四面八方湧向自己,藉由激化貴族平民之間的對立,讓自己與九名執政官的戰鬥中取得優勢;然而事情卻不像他想的那樣。
人民沒有聚集起來,反而走到了跟希隆敵對的一方。 為什麼?? 原因果然是因為希隆的出身:他是貴族。
結果,沒有人來加入他們,在四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希隆的黨羽最終不敵九名執政官。他們越戰越後退,終於全面撤退到神廟之內。而無法進入神廟之內的正規軍隊,也只好在外面與希隆對峙。
對峙一持續就持續了八天。
雅典衛城與神廟。不過圖中的帕德嫩神廟是後期的建物,當年的神廟已經不存。
這八天對每一個人都是折磨。
沒有食物、沒有飲水,神廟內甚至已經出現飢餓致死的人,裡面的叛黨不管在體力上和意志上都已近崩解。 這時叛黨分成了兩派,一派主張與執政官談判,和平解決整起事件;然而另外一派則主張,等到我們放下武器後,執政官絕對不會實現他們的承諾,他們會把裡面的叛黨全部殺掉。就算將我們全部釋放,以後也難保不會遭到報復或流放的命運。
然而,神廟之外的執政官軍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前來支援的人民本來就只是走路工領時薪的,現在僵持成這樣,拜託我家還有田要種阿。到最後果不其然的人數越來越少,最後只剩下九名執政官各自的部隊,零散包圍著神廟。
這時有一名執政官,它是來自阿克曼翁家族的美迦克勒斯。
阿克曼翁家族是整個雅典最顯赫的家族之一,美迦克勒斯首先對希隆拋出了橄欖枝。談判的結果是,希隆黨羽放下武器投降出城,九名執政官將不會對任何人執行武力。
然而談判一結束,兩邊立刻就產生極大的躁動。他們各自都有不願意服從談判結果的人,希隆黨在神廟內緊緊勒住自己身上的繩子,死都不願意放棄。他們大喊:這一切都是個騙局!在大門外也有亟欲衝進去大開殺戒的執政官。
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候,忽然發生了一件極為戲劇化的事情,讓事件和平落幕的可能瞬間灰飛煙滅——
希隆黨羽雙手被反綁,屠殺之後就直接埋在雅典南部的大型墓坑中。「他們大多數非常年輕、也非常健康」。
原來當希隆黨緊緊抓繩子,一邊退走到復仇女神的神像前之時,繩子卻忽然自己斷掉了!
在這緊繃到極點的當下,這一幕立刻帶給雙方再清楚不過的訊息。執政官在外面立刻躁動起來,他們大喊:「看阿!繩子自己斷了,這就是女神不願意庇護他們的證明!!」
那一瞬間再也沒有稱得上秩序的東西,執政官的部隊蜂擁殺進神廟之內,儘管有祭司擋著執政官:「神廟裡不可見血!!」 但沒有人聽。 忍耐太久的軍隊拿起刀劍大開殺戒,雅典娜神廟瞬間變成修羅場。
整個神廟中充滿著尖叫聲與嘶吼聲; 有些叛亂者躲在神像後發抖,被強拉出來一刀劈死,另一些人逃到復仇女神的神廟裡,緊緊抱住神像,但也躲不過被砍殺的命運;而好不容易逃到聖地之外的,則被群眾用石頭活活砸死。
神廟裡滿地都流著血水,人們踩過,濺在神像上緩緩流下。
不過最後,官方在清點屍體時卻沒發現希隆的屍首,這是因為希隆他在知道奪權無望之後,便和幾個最親信的朋友,化妝逃離了雅典衛城。
整起事件就在最糟糕的情況下結束了。
原本渴望和平解決爭端的執政官美迦克勒斯看著滿地屍骸,心裡知道他的政敵會怎樣控訴他。他們會說他背信忘義、在神廟中大開殺戒、引起女神的憤怒,他知道他即將帶給他家族無盡的禍害。
阿克曼翁家族日後的復興榮耀:「雅典民主之父」克里斯提尼。
血洗雅典娜神殿的事傳開後,立刻震驚了整個雅典。
姑且不論執政官是真心渴望和平解決這件事,或是整場談判從頭到尾都只是一場騙局,都已經不重要了。到處灑滿血跡的神廟、慘死的屍體用鐵鍊綑綁,直接在衛城外面就地掩埋;本來已經快和平解決的事件,忽然變成恐怖的大屠殺;還有欺瞞,本來已經答應希隆派讓他們和平投降,之後便讓他們出庭受審……
不安的氣氛籠罩在整個雅典街頭,對於美迦克勒斯更雪上加霜的事情是,這個時候好死不死又發生了重創雅典的天災,天災之後是瘟疫降臨,一連串的不幸讓雅典人的憤怒累積到了極點,全城到處都瀰漫了一種迷信的恐懼和離奇的現象。根據希臘史學家普魯塔克記載,他們跑去請求預言家的幫助。
「……根據神前供物的徵兆看來,有瀆神和汙穢的事需要贖解。」預言家這麼回應
預言家此話一出,忍無可忍的雅典人便立刻想起之前那場神廟裡的屠殺。
雅典人憤怒的指責帶頭衝進神殿的美迦克勒斯,大罵他犯下了瀆神罪,才引發女神憤怒而降禍雅典。貴族議會中的各議員也對美迦克勒斯發動攻擊,要求美迦克勒斯立刻解職下台、整個家族出庭受審。美迦克勒斯一剛開始當然拒絕,他堅持神廟內的屠殺只是一場不幸的意外。但是最後,即使是他也堅持不住整個貴族議會的龐大壓力。
就在這時候,德高望重的梭倫來到美迦克勒斯的家中。與他相談之後,美迦克勒斯終於決定出庭。
最後,貴族議會裁定美迦克勒斯犯下瀆神罪、他的家族阿克曼翁家族被雅典認定為「受神詛咒的家族」、他與全體家族成員驅逐出境,並即刻生效。當時雅典命令執行的程度徹底到連他家祖墳都不放過,雅典人衝進他家祖墳、將屍體挖出來,一直運到國境外扔掉。不過阿克曼翁家族終究保住了財富和血脈,這大概是梭倫與美迦克勒斯談判的結果。
但這個家族的故事與雅典之間並非到此告一段落,事實上,一個世紀後在斯巴達王的幫助下,這個家族還會再次統治雅典。
雖然《德拉古法典》評價不高,但作為歐洲第一部成文法仍具有一定歷史意義。(圖為美國最高法院上的德拉古浮雕)
阿克馬埃翁家族離開了雅典,但雅典的內部紛爭卻無法平息。
大家越來越強烈的意識到,雅典的主要問題在於社會中所習慣使用的是習慣法,簡單來說就是「拳頭說了算」的意思,而雅典現在急需要的,就是一套保護平民權益的成文法典。在廣大平民的壓力下,貴族總算是被迫讓步了。西元前 621 年,雅典當局委托當時專職司法的司法執政官德拉古,制定了歐洲第一部成文法—《德拉古法典》。
人民原本希望能藉由成文法的誕生,來扭轉整個雅典境內不公的政治現實,雅典百姓期待的是看到土地兼併被遏止、惡人被制裁。
但雅典的平民想錯了。
德拉古根本就沒有想要伸張正義或是消除不均的意思。德拉古認為,雅典混亂的原因根本不在平民,而是貴族之間的鬥爭。而「成文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用來加強貴族對雅典的統治力。所以,擺平貴族之間的利益分配才是這部法律最重要的目的啊!
這部法律中,充斥著一些讓平民完全傻眼的法律,像是它正式允許了土地兼併,「從今以後,土地兼併為合法,原本土地上的百姓可以合法出售」;它也是至今為止,史上最殘酷的法律,「殺人、縱火、強盜、偷竊,連偷個麵包都是死刑。」
不過如果只是嚴刑峻罰也就算了。
更淒慘的是德拉古還為貴族開了一個大後門,比方說殺人分為「蓄意謀殺」與「意外殺人」兩種,貴族殺了人只要想辦法,用各種文武方法讓受害者家屬「原諒」自己,就可以改被判為意外殺人而判輕罪。由於這部法典實在太過嚴苛,以至於後世甚至用「血法」(Blutgesezte)來稱呼它。
曾經有朋友問德拉古,為什麼在他的法典裡幾乎所有的懲罰都是死刑?他的回答是這樣:
「因為我認為,即使是輕罪也應該判處死刑的懲罰;而針對那些更嚴重的犯罪,則因為沒有比死刑更重的懲罰,所以也只好通通判處死刑。」
所以毫不意外的,這部法典頒佈之後,貴族與平民的鬥爭顯然更加劇烈了。那些迫於生計的人民偷塊麵包就得被判死刑,那當然還要殺幾個貴族才夠本阿!
梭倫。
德拉古完全沒有想到雅典百姓竟然是從這個角度來解釋他的法律,《德拉古法典》可以說是完全失敗;而貴族也因為法律的保護,土地兼併與蓄奴變得更加猖狂,普魯塔克說:「所有的平民都負了富人的債。」貧富不均來到了頂峰,政治上雅典隨即分裂,他們依照分成了水火不容的三個政黨:極端民主派(山地派)、寡頭政體派(平原派)、兩個都不好所以我都不選派(海岸派)。
雅典城內戰雲密布,經濟即將崩潰、內戰一觸即發的當下,有一個人兀自窩在家裡,編寫著自己心中期盼的法律,那就是日後改革雅典的梭倫。有次一個朋友來拜訪他。聽到他正在做的事,便大聲的嘲弄:
「像你這樣妄想用寫成的法律來制止公民的貪婪與不義,就好像蜘蛛網只能纏住那些落在網裡的弱者,但是只要當法律遇到富人和權貴,就會立刻被扯得粉碎。」
就算是今天聽起來,這句話依舊超有既視感的阿!
梭倫自己也很迷惘,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是否正確,就在此時,有一群人來到他的家中,請他出面領導雅典,左右為難的他來到了最負盛名的德爾菲神廟,請求諸神能夠給他一個答案。
德爾菲神諭給了他這樣的回答—
「去坐在船的中間吧,你的職責是舵手;放手去做吧,有很多雅典人是你的朋友。」
-----------------------------------------------------------------------------
故事希望可以尋找 1000 位朋友來支持故事,讓故事製作更多元的專題、講座,走入各個歷史現場,開拓更多的地方小旅行,培養臺灣自己的創作者。現在,就和我們一起,補上那些年來不及學的歷史、來不及聽的故事,在這個資訊爆炸、知識破碎的時代,創造具有深度和溫度的臺灣文化。
因為我們相信,了解過去才有辦法看見與想像共同的未來。
請支持故事訂閱☞☞https://pressplay.cc/gushi.tw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故事X神奇海獅:該如何撲滅雅典城裡的革命之火?德爾斐神廟給了他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