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法律白話文》偵查公開不公開?從韓劇「秘密森林」看起

的確在新聞自由的保障下,媒體並不受偵查不公開的限制,而透過新聞報導某些案件的偵查進度,也有安定民心、監督政府等作用,但若偵查機關沒有掌握好其中尺度,便有可能導致種種的惡害。

吳玟嶸

韓國影視風格多變,不論是愛情、歷史、奇幻或懸疑都有很好的表現,而其中帶著觀眾在複雜的犯罪謎團中抽絲剝繭、找出真兇的刑偵劇更是風格獨具,幽靈、壞傢伙們、信號、被告人等都引起許多話題。承襲這股推理風潮,2017年播出的刑偵劇《秘密森林》不僅不負眾望,有著出色的表現,其中更有個不能忽視的法律問題,這次就讓我們一起來查查是哪裡出了問題吧!

韓劇「秘密森林」(秘密森林官方臉書)韓劇「秘密森林」(秘密森林官方臉書)

在劇集中,黃始木檢察官發現朴武成命案竟與檢警機關、甚至國家高層牽扯不清,為了偵破案情、不讓這案件有被掩蓋的機會,黃檢連絡上媒體,在電視節目發表自己的推理,承認檢方失職,並許下承諾會在兩個月內破案。

黃檢雖然因為這個節目聲名大漲,但也被刑事部的部長痛罵一頓「你怎麼敢在節目上談論還在搜查中的案子?」並被罰寫悔過書。

究竟黃檢為什麼不能在節目中談論還沒破的案子呢?他又為什麼會被罰呢?這一切的一切都牽涉到一個重要的法律原則──偵查不公開,以下就從我國的法律規定來帶大家一窺究竟。

偵查是什麼?不能讓大家知道嗎?

若將我國的刑事訴訟制度簡單分為兩部分,首先是偵查機關必須先蒐集證據,讓檢察官決定到底要不要起訴的偵查程序,檢察官如果決定起訴,再來才會進到大家熟知的由法官、辯護人與檢察官三足鼎立的審判程序。

在偵查程序中,檢察官必須從偵查機關進行的各種偵察活動,如調閱監視器畫面、證物鑑定、訊問被告等得到的證據綜合考量,思考被告的犯罪嫌疑是否足夠其提起公訴。

「我在監視著你」(是在看誰XD) 。(資料照記者張協昇攝)「我在監視著你」(是在看誰XD) 。(資料照記者張協昇攝)

那這個偵查程序跟法官審理案件的時候一樣是公開的嗎?讓我們先來看看法律怎麼規定:

偵查,不公開之。(刑事訴訟法第245條第1項)

所以答案是不公開!但這就奇怪了,既然偵查不公開,新聞上又怎麼能常常出現許多犯罪案件?難道新聞媒體常常在違反法律規定嗎?答案就在下面:

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司法警察、辯護人、告訴代理人或其他於偵查程序依法執行職務之人員,除依法令或為維護公共利益或保護合法權益有必要者外,偵查中因執行職務知悉之事項,不得公開或揭露予執行法定職務必要範圍以外之人員。(刑事訴訟法第245條第3項)

從這條文中可以看到,偵查不公開限制的對象只有上述這些人,新聞媒體並不會違反偵查不公開的原則;而上述的人員需要有依照法令、為維護公共利益或保護合法權益有必要者這三種條件之一,才能將偵查中所得的資訊說出去。

為什麼需要偵查不公開呢?

1. 避免因偵查內容公開導致嫌疑人逃亡藏匿、湮滅證據或勾串偽證。

若將審判程序中的法庭視為戰場,代表國家追訴犯罪的檢察官與被告當然是對立的兩面,戰爭開始前的各種準備若被對方知道,難保不會被一一擊破,甚至對手可能就先逃跑了。所以為了避免嫌疑人有逃亡、阻礙證據蒐集等情事,偵查自然不應該公開。

2. 保護被害人、證人及其他關係人

偵查資訊若是公開,犯罪嫌疑人、證人、被害人的名譽、隱私或其他權益便有可能會受到影響。

3. 無罪推定原則的落實

在無罪推定的原則下,任何人受有罪判決前,均應被推定為無罪,所以若是任由媒體報導被告的相關犯罪證據,極有可能讓情況失控成為「媒體公審」。縱然檢察官起訴,代表的也不過是偵查的終結,這是「檢察官」認為被告有很大的犯罪嫌疑,而不是「法官」做出了有罪判決,一般民眾可能會因為不清楚其中差別而造成許多誤會,實際上影響了被告的名譽,甚至可能影響法官心證。

真的有那麼嚴重?就透漏一些就好嘛!是嗎?

上面這句話不只是標題,也可能是關係一向良好的記者與檢警單位間的對話。

雖然現代人會準時收看新聞的人不比以前,但許多重大刑案仍然是由傳統媒體進行播報,影響力仍然不小,這時讓我們設想一個情境:

某天電視播出了一段新聞,內容是在某家店裡發生了命案,檢調單位認為小宏可能涉案,殘忍殺害了一對夫妻。小明看了這個新聞後,覺得殺人犯真的很可惡,怎麼可以殺人呢?結果明天、後天、大後天的新聞不斷出現新的搜查證據,每天都被命案新證據轟炸的小明在大大後天時認定小宏就是兇手,一定要被抓進去關個十年。

這時新聞中出現了一個新證據說小宏可能不是兇手,讀者們認為小明會被說服嗎?

答案是很困難。

當某個人已經相信一件事實,他會傾向去確認這個信念。簡單來說人們會去尋求可以證明自己相信的事情的證據,而去忽略否定的證據,這在心理學稱為確信偏見(confirmation bias)。我們以為自己跟法官一樣,是看證據說話,但其實我們往往只採納自己喜歡、與自己的最初構想一樣的證據。

因此當偵查機關洩漏了偵查資訊,媒體又見獵心喜地強力播送時,已經相信小宏是犯人的小明可能會覺得難以接受,抗拒接受新證據。這種誤會如果發生在兩人之間影響不大,但若是幾千人、幾萬人呢?兩人間的誤會要澄清都並不容易了,遑論是如此龐大數量的錯誤指控。

此外,法官也是人,也有可能受到確信偏見的影響,進而影響審判時的心證。就算之後法官還給小宏清白,仍可能造成民意與司法間的對立。

的確在新聞自由的保障下,媒體並不受偵查不公開的限制,而透過新聞報導某些案件的偵查進度,也有安定民心、監督政府等作用,但若偵查機關沒有掌握好其中尺度,便有可能導致上述的種種惡害。

為了讓偵查機關能有個標準適度透漏資訊,行政院及司法院依據《刑事訴訟法》第245條第5項規定,訂定了「偵查不公開作業辦法」。在該辦法中規定了偵查機關不能透漏什麼、在什麼情況下可以透漏什麼,作業辦法中第十條也規定了,違反偵查不公開者,將會有行政、刑事等責任,比如刑法第132條、監察院彈劾等。

但縱有如此規定,偵查中的資訊總是會不經意的流出,而且情況並沒有比辦法公布前來的更好。

八里雙屍案(媽媽嘴命案)中,無辜的咖啡店老闆呂炳宏因偵查資料洩漏,輿論認為他就是兇手而遭到大眾撻伐,那猶如歐洲中世紀群起獵巫的情境,相信仍令許多人印象深刻。呂炳宏與假想情境中的小宏同樣被人冤枉,而冤枉他的小明與小宏間並沒有任何利害關係,他不過是接收了錯誤的資訊,憑藉自己的正義感下判斷,成為了那個獵巫的人。

為了達成目標,我們不擇手段

在秘密森林中,黃檢為了查明真相,選擇利用媒體的力量,戲裡營造出的氣氛,甚至觀賞戲劇的我們都會認為黃檢是為了大局,不得已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戲劇到了最後,一切秘密都被揭開,真正的犯人和腐敗的體制都得到了制裁。從這個結局可以推知,若當初沒有在節目上講述案情,調查和改革可能會被更高層的人擋下,所以黃檢公開偵查資訊的行為功不可沒。

劇中黃始木檢察官。(秘密森林官方臉書)劇中黃始木檢察官。(秘密森林官方臉書)

但那只是戲,終究是一場戲。

我們身邊不會真的有一個檢察官能夠永遠理性正直,做出精準的判斷,而且不畏懼任何挑戰的破案;我們也不會知道某個檢察官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洩漏資訊給外界的理由到底是為什麼、後果又會如何。

我們所在的世界,有力量強大但經常忘記自律的媒體、自詡正義且充滿好奇心的人民、明明不是萬能卻必須將人定罪的司法機關,真實人生可能比戲裡更加黑暗,而且這裡沒有先寫好的劇本,能夠保證所有事情走到最後,會有個還算激勵人心的結局。

但我們還有法治,法治讓擁有權力的人在做決策時必須受到節制;讓同一個位置上坐著的人,不論是英明神武或是邪惡自私都不會侵害人權;法治更讓我們不能為了目標不顧一切的追尋,反而要在邁向目標的路途,時時審視自己的決定對旁人、對社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期望讀者們以後在看新聞時,能體認到自己在與論上擁有的影響力,時時檢視自己的作為是否因為某種情緒而逐漸失控,進而嘗試壓抑自己的好奇心與正義感,讓某些秘密留在森林就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法律白話文 偵查公開不公開?從韓劇秘密森林看起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