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科技農報》世界糧倉大變動?氣候變遷將重新分配全球糧食生產地圖

全球人口在未來30年預計將達到90億,因此全球糧食的生產量需增加一倍才能確保人類的糧食安全。英國伯明罕大學研究顯示,目前小麥、玉米和水稻等糧食作物的生產區,都是容易受氣候變遷影響的區域,科學家更預言,在2050年之前,這些地區的糧食生產,都將因極端氣候導致產量大幅下降。

編譯 林韋佑/編輯 柴幗馨

近年來美國、中國與歐洲國家紛紛開始在非洲地區投資糧食生產公司,試圖建立自己的「海外糧倉」,確立各國在世界糧食生產的地位。而最近一期的《自然通訊》期刊中,科學家提出可耕地面積不斷下降的警訊:隨著全球可耕地面積的減少,尋找新的農業生產區,將是未來糧食安全發展的重要目標。

科技農報》世界糧倉大變動?氣候變遷將重新分配全球糧食生產地圖

全球人口在未來30年預計將達到90億,因此全球糧食的生產量需增加一倍才能確保人類的糧食安全。英國伯明罕大學研究顯示,目前小麥、玉米和水稻等糧食作物的生產區,都是容易受氣候變遷影響的區域,科學家更預言,在2050年之前,這些地區的糧食生產,都將因極端氣候導致產量大幅下降。因此,尚未被人類利用的可耕地,將有極大的糧食發展潛力。甚至,未來全球糧食生產地圖極有可能發重大劇變。

科學家設計了氣候變化模型,並和土地生產力數據相結合,預測未來50-100年,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之下,農業土地生產的潛力可能的改變結果。並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期刊。

未來50-100年人類的糧食生產區域將有以下改變:

全世界將近一半的玉米(43%)、三分之一的小麥(33%)與稻米(37%)將是氣候變遷影響的敏感地區。熱帶糧食生產區,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南美洲以及美國東部,可能會面臨嚴重減產的危機。反之,包括俄羅斯西部和中部以及加拿大中部的溫帶地區農田,則增加農業生產的機會。

世界最貧困的地區常被人們認為是受氣候變遷衝擊最大的地區,但研究顯示,已開發中國家也可能遭受到同樣的衝擊。對高度開發國家來說,透過生產技術能讓土地利用最大化,雖然單位面積下達到最高的產量,但相對的這些地區對於氣候變遷的負面影響也更敏感。

計畫主持人Tom Pugh博士表示:「研究模型顯示,氣候變遷下,未來要再增加土地生產力,並提高作物產量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不過對於溫帶地區國家來說,很有可能因氣候變遷的因素,使得作物在這些地區的產量增加」。

氣候變遷對全球農地的分配、政治與社會文化有非常深遠的影響。目前糧食生產區未來很有可能必須進口糧食,而目前主要進口糧食的國家,未來則很可能是主要的糧食生產區。

「氣候只是影響未來全球農業發展的其中一個因素;在地的因素如土壤質地、水源取得的難易程度也是影響實際產量的原因。」

「不過世界三大穀類作物的產量必須跟上人口成長的速度,若人類不能提升現有土地的糧食生產量,那麼唯一的方法勢必就是得開闢更多能夠種植作物的土地才能餵養世界的人口。」

資料來源: 每日科學 Sep 20, 2016   Climate change means land use will need to change to keep up with global food demand, say scientists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科技農報 世界糧倉大變動?氣候變遷將重新分配全球糧食生產地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