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琳
台灣受到西方藝術影響的例子,其中包含了古希臘建築元素的使用,呈現了對於西方文化中高雅、富麗、規整的裝飾的愛好。古希臘建築形式源於西元前七世紀末至西元前五世紀末,在台灣多用於兩個時期的建築,一為日治時期(1895-1945)及1950年代早期,另一為最近二十年。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台灣成為日本試驗建築上的新古典主義的天堂,呼應日本國內的西化與現代化的國家政策,在大型的公共建築上採用古希臘羅馬等的建築形式與裝飾元素,彰顯對於世界潮流的瞭解,並且以此加深台灣人對於統治者宏偉高雅的印象。1990年代末期至今類似潮流再現,台灣經濟力已大幅提升,開始在豪宅、豪華旅館的建築使用源自古希臘羅馬的裝飾,呈現的是對於西方精緻文化的認可,以及藉此希望展現的高貴品味。典型的例子如豪宅帝寶的門口的設計,採用古希臘柯林斯式(Corinthian Order)的柱子,具有層層葉子相疊的柱頭,也採用了具有雙螺旋狀柱頭的古希臘愛奧尼克式(Ionic Order)的柱子。古希臘建築裝飾在台灣的再現有其歷史背景,與1980年代以後台灣社會逐漸從戒嚴當中恢復應有的自由有關,因此和歐美文化的接觸能夠日益增加,進而產生對西方古代建築的興趣與嚮往。台灣在日治時期與最近二十年採用古希臘建築元素的原因不盡相同,但是文化的象徵意味同等重要。
豪宅帝寶門口具有層層葉片裝飾的柯林斯式柱子(由Solomon203 – 自己的作品,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0830665)
日治時期以及之後短暫時間內所建造的西化的公共建築,有的是純粹單一的西方古代建築風格,但其他則多半參雜了數種風格的元素。例如台大校長傅斯年之墓即為單純典型的古希臘多利克式(Doric Order),從下至上包含階梯、周圍有凹槽的柱子、圓盤狀的柱頭,以及建築上半部的大型素面的石塊(楣樑)、包含許多三個並排的直立裝飾的橫飾帶、以及三角形的屋頂。但是多數的日治時期的建築包含了多種風格,如現在二二八紀念公園中的國立台灣博物館為日治時期所建,包含了古希臘的多利克式加上古羅馬建築中的圓頂,又如現在的總統府同樣為日治時期的建築,包含了古希臘的多利克式、愛奧尼克式、以及十六世紀末以後發展出來的巴洛克式等等。在日治時期及1950年代早期建造的西化建築,如果使用古希臘的建築風格,則著重於該種建築形式的立面及其柱子形式的呈現。
台大傅園 (由Fcuk1203 – 自己的作品,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3927866)
國立台灣博物館。(維基共享)
總統府。(維基共享)
從1990年代晚期至今,古希臘建築元素在台灣建築上的使用,除了建築形式的立面以及柱子之外,也看到其他裝飾元素單獨使用。例如一些大樓便使用了愛奧尼克式連續的齒型裝飾,除此之外看不到其他典型的愛奧尼克式的元素。連續的齒型裝飾經常出現於愛奧尼克式建築的橫飾帶,由直線及直角所構成,相較於橫飾帶中也經常看到的連續的蛋形、連續的獅頭的裝飾,連續的齒型可以說是所有愛奧尼克式裝飾元素中最為簡單的一個,應當是其中最容易雕刻的。現在台灣的大樓有的使用了連續齒型的裝飾,一方面似乎是因為齒型的直線與直角的造型呼應了以直線為主的現代建築,另一方面齒型簡潔的樣式也符合現代的風格,但其連續不斷的排列又為現代建築增添了一點裝飾性。齒型元素的單獨使用在日治時期及1950年代早期並沒有出現,但是在近二十年來的台灣建築似乎是一種新的做法。相較於日本建築師在十九世紀末及二十世紀早期引入的新古典主義,齒型元素在近年來台灣建築上可以孤立出現的狀況,顯示了古希臘建築元素在現在能夠更加抽離其傳統上使用的脈絡,在現代建築中其古雅的根源有時候幾乎被遺忘了。
台北市仁愛路三段的建築具連續的齒型裝飾。攝影:許家琳。
參考書目
1.Chiang Min-Chin (2012), Memory Contested, Locality Transformed :Representing Japanese Colonial ‘Heritage’ in Taiwan. Netherlands: Leiden University Press.
2.Finn, Dallas (1991), “Josiah Conder (1852–1920) and Meiji Architecture”, in Sir Hugh Cortazzi and Gordon Daniels eds. (1991), Britain & Japan 1895-1991: Themes and Personalities. London: Routledge, ch. 5.
3.傅朝卿 (2009), 圖說台灣建築文化遺產:日治時期篇1895-1945. 台南: 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
4.Irwin, D. G. (1997), London: Phaidon.
5.李乾朗 (1996), 臺灣近代建築: 起源與早期之發展1860-1945. 台北市: 雄獅美術。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漫遊藝術史 西化與品味:古希臘建築元素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