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伊朗與西亞世界》當氣溫高於華氏 911 之後

2003年美國攻打伊拉克一事為紀錄片《華氏911》的核心,這場戰爭一開始本就讓許多人認為師出無名,沒想到打了之後還沒完沒了。而這其中許多的內幕與意涵,都讓麥可摩爾用一部紀錄片講出來了。

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美國紀錄片導演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的影片《華氏911》(Fahrenheit 911)2004年推出之後,引發極大爭議。全片將小布希及其政府砲轟得體無完膚,更將其醜陋、無能的一面毫無保留呈現在觀眾面前。2003年美國攻打伊拉克一事為本片核心,這場戰爭一開始本就讓許多人認為師出無名,沒想到打了之後還沒完沒了。這其中許多的內幕與意涵,都讓麥可摩爾用一部紀錄片講出來了。

麥可摩爾的紀錄片作品《華氏911》將小布希及其政府砲轟得體無完膚,更將其醜陋、無能的一面毫無保留呈現在觀眾面前。(圖:網路)麥可摩爾的紀錄片作品《華氏911》將小布希及其政府砲轟得體無完膚,更將其醜陋、無能的一面毫無保留呈現在觀眾面前。(圖:網路)

2001年9-11事件發生、2002年美國將伊朗、伊拉克、北韓列為「支持恐怖主義」的「邪惡軸心」(Axis of Evil),到了2003年美國攻打伊拉克,然後說要進行所謂的「大中東計畫」,以建立民主、自由、繁榮與安全的西亞世界。人們當然可以列舉出千百萬種數據、證據說明西亞如何遠遠落後於所謂的已開發世界,然而,以「已開發國家」、「世界強權」、「主流輿論」的所定義的單一指標來評斷誰進步?誰落後?真的客觀嗎?其實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發展的步調,任何國內政策也受各自的社會條件所影響,數字並無法呈現全貌。至於安不安全?也許美國把伸進去的手拿開就安全了。

更何況,小布希真是慷慨大度之人嗎?在麥可摩爾的作品中,披露布希的家族的企業在美國與西亞既巨大且綿密的網絡,其種種作為與「追求中東自由與民主」八竿子搭不上關係。片中也可清楚看到,布希家族與賓拉登家族的關係如此親近,金錢與資源的往來如此密切。9-11事件的嫌疑犯奧薩瑪賓拉登,還曾在80年代與美國肩並肩在阿富汗共同對抗蘇聯。固然雙方在90年代之後決裂,且2001年發生了9-11事件,卻也不見得影響布希家族與賓拉登家族的關係,所以片中在9-11之後,美國機場在封鎖下仍有班機飛離,而上頭搭載的都是賓拉登家族的成員。

美軍隨後攻打阿富汗,這又真與奧薩瑪有關係嗎?

麥可摩爾在《華》片中提到,美軍在阿富汗有長達2個月的時間都沒有對奧薩瑪採取行動。結果,當阿富汗的塔利班(Taliban)政權瓦解後,站上阿富汗領導人位置的哈米德卡爾札伊(Hamid Karzai),竟與小布希家族長期有商貿關係。小布希弄倒了塔利班,為的是讓與自己的合作對象接掌政權,也讓裏海到波斯灣的油管能長驅直入不受任何阻礙。9-11之後追殺奧薩瑪,會不會只是小布希為了扳倒塔利班政府的欲加之罪?案情發展至此,看來撲朔迷離,無怪乎很多人直指9-11事件根本就是小布希政府自導自演的戲碼。

塔利班政權瓦解後,站上阿富汗領導人位置的哈米德卡爾札伊(圖)與小布希家族長期有商貿關係。(http://en.kremlin.ru/)塔利班政權瓦解後,站上阿富汗領導人位置的哈米德卡爾札伊(圖)與小布希家族長期有商貿關係。(http://en.kremlin.ru/)

攻打伊拉克,也是既定的行程

海珊執政時期的伊拉克對美國進行了甚麼樣的侵犯嗎?在麥可摩爾的敘述中,這個國家並沒有任何攻擊美國的行動,但對於布希家族的政商網絡擴張卻是阻礙,布希家族在西亞石油利益,為小布希攻打伊拉克提供了有力動機。90年的波斯灣戰爭(The Gulf War)中,海珊成為老布希的對手,2003年美國重回伊拉克,看起來就像是小布希「克紹箕裘」。但最後死傷的卻是伊拉克的人民,這又怎能說是為了「中東的民主、自由與安全」呢?而因為戰爭困在戰場中美國人民,小布希也絕不可能向他們道歉。

各界總是天花亂墜地羅列一連串小布希的策略,再很公式化地用「布希主義」(Bushism)一詞來定義其種種外交作為。其實歷任美國總統任內的政策都一樣,我們可以看到「杜魯門主義」、「卡特主義」、「雷根主義」等等,剛下台的歐巴馬也有「歐巴馬主義」(Obamaism)。但小布希在阿富汗、伊拉克的軍事行動中,真有所謂「布希主義」存在嗎?這未免過於美化小布希。我們也別以為美國政治就比較高尚,無論是小布希或歐巴馬,都一樣是政客,任期就是那麼四年八年的,要說有甚麼理想需要實踐是言過其實也是偽善,下台後沒有讓人抓去關就算是祖上積德了。

伊朗與西亞世界》當氣溫高於華氏 911 之後海珊執政時期的伊拉克並沒有任何攻擊美國的行動,但對於布希家族的政商網絡擴張卻是阻礙,布希家族在西亞石油利益,為小布希攻打伊拉克提供了有力動機。(Chris Hondros/Getty)

60年代的美國深陷越戰的泥淖之中,本該在75年停戰後就此從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對抗的「冷戰」退場,但1979年蘇聯攻打阿富汗,8年的時間一籌莫展,最後成為1991年蘇聯解體的導火線,大抵可用「阿富汗戰爭救了美國」來做結。但小布希看來是不學無術之徒,對於這段歷史的經驗渾然不知,也不理解為何蘇聯會解體。於是,2003年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讓許多美國人感到美國彷彿再次回到「越戰」年代。

《關鍵指令》(Green Zone)與《華氏911》同樣都是批判小布希對伊拉克政策的作品,差別在於前者的敘事手法較為通俗,但後者下手可就毫不留情了。儘管《關鍵指令》提供的細節與內幕不如《華氏911》,但兩片同服用,絕對可以讓人對於2003年美伊戰爭有截然不同的理解。此外,若想對小布希有異於主流觀點的理解,還可加碼參考奧利佛史東(Oliver Stone)執導的《喬治布希之叱吒風雲》(W)。

由奧利佛史東所執導的作品《喬治布希之叱吒風雲》。(Enigma Magazine)由奧利佛史東所執導的作品《喬治布希之叱吒風雲》。(Enigma Magazine)

不過,身為觀眾必須謹記,紀錄片絕不會客觀,麥可摩爾自然是選用經篩選出有利於支持論點的材料來建構他的論述,甚至入鏡者的說法也可能是是先編排好的劇本。尤其片中最後一幕還刻意詢問國會議員是否願意將他們的孩子送上伊拉克戰場,多名議員選擇避開鏡頭與摩爾對談,這其實是很正常,但在摩爾刻意營造的氣氛引導下,看在觀眾眼中卻成了刻意迴避。此外,麥可摩爾之所以選擇這樣的題材發揮,也不見得是為了伊拉克或廣大的西亞世界發聲,只是純粹批判當權者政策而已。

儘管如此,《華氏911》還是一部對於理解美國與西亞關係的優良影視教材,在多如牛毛的政治正確作品中,提供獨樹一格的觀點讓觀眾反思,而這是必要的,因為過於認同特定的價值觀,是不可能建立什麼世界觀的。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