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法操》「公然侮辱」和「誹謗」一樣嗎?

是人都有脾氣,但在動氣時請先三思,別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今日來談談「公然侮辱」和「誹謗」差在哪裡?

法操司想傳媒

本次所要探討的案例,是發生在高雄某高職一學生間的糾紛。朱姓和盧姓學生為同班同學,但是彼此相處並不愉快,又因盧姓學生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所以朱姓學生常在教室以「你有病要吃藥」或「該吃藥了」等類似言語和三字經,去譏笑、辱罵盧姓學生。

有一次,盧姓同學因考試成績不佳,朱姓學生當著眾人的面前說:盧○○20分,嫩啦、很嫩等語言,來嘲諷、辱罵盧姓學生。最後,盧姓學生忍無可忍,憤而提出妨害名譽告訴。

而本案可能觸犯刑法第309條的《公然侮辱罪》或第310條的誹謗罪

名為「台灣罵人價目表」資料,在網路被網友瘋狂傳閱。(網路擷取)

到底這兩項罪名有什麼差別呢?我們在以下做一個簡單的探討:

「公然侮辱」和「誹謗」差在哪裡?

首先,構成《公然侮辱罪》,必須具備兩個要件:

一個是要有侮辱他人的行為,所謂「侮辱」是指以使人難堪為目的,而以言語、文字、動作或圖畫,抽象或籠統地辱罵,因而對個人在社會上所保有的人格和地位,達到得以貶低或損害其評價的程度。

另一個要件,是需公然為之,所謂「公然」是指可以讓不特定人或多數人得以共見共聞的狀態,但是,並不侷限於公眾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也包含住宅在內。而所謂「讓特定人或多數人得以共見共聞的狀態」,也並不是一定要這些人實際上都已經見聞到,只要事實上可以達到共見共聞這樣的狀況即可。

至於誹謗罪,要件則有三個:

一個是需指謫或傳述具體的事實,也就是要有揭發某種事實或者是就已揭發的事實反覆述說,值得注意的是:指謫或者是傳述的描述內容,必須是「具體的」。

其次,則是指謫或傳述的行為,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也就是其事實內容足以貶   低他人社會地位或人格而言。

最後,要有散布於眾的意圖,也就是將毀損他人名譽的事實散播出去,想要讓大家都知道。

說明至此,大家可能會發現,公然侮辱罪和誹謗罪,感覺起來很像,因此,《法操》在此整理這二條罪名,其中一些不同的細節,提供大家參考:

(下稱「公然侮辱」為前者,「誹謗」為後者。)

1. 前者只要有公然侮辱的故意即可;後者除了有誹謗故意之外,還需要有損害他人名譽的目的。

2. 前者如果以強暴方式為之,會加重處罰;後者則否。

3. 前者並未指明具體事實,而是抽象的公然謾罵;後者的指謫或傳述行為要有具體的事實。

4. 前者無關事實的真偽,無法因為證明事實的真實性而阻卻違法,所以,只要「侮辱」的行為一出,則視為毀 損他人人格及社會評價;後者若能證明其事實為真實時,有阻卻違法事由可以阻卻違法,也就是可以舉反證推翻以證明事實的真實性。

5. 前者須公然為之,後者則不以公然為必要。

6. 前者所要保護的法益為個人的「感情名譽」,也就是一個人對於社會就其人格價值所為評價的反應或主觀感受;後者以「社會名譽」為其保護法益,也就是社會對於一個人的社會人格價值所做的評價,會因為外界的褒貶不同而受到影響,是一種相對價值。

至於開頭提到的案件,最後在刑事訴訟上,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是裁定告誡,而且已經定讞,最終,判朱男須賠償盧男1萬2000元。

《法操》在此也要提醒各位,不管是在戶外的公共場合,或者是網路上的公開場所,自己的言行舉止都要得當。尤其是在網路上,更需謹言慎行,切勿以為使用匿名,或者以英文及數字組成的帳號,別人認不出來,就沒有犯法。只要可以去推測出來是何人所為,仍有可能會構成犯罪。

而常常喜歡在自己的臉書上發文的人,也須注意,若某人讓你很生氣,也盡量別以情緒字眼發表文章,因為縱使發文狀態設定為「不公開」,且只有特定好友可以觀看,但是因為仍然有轉發出去的可能性,仍是有違法的風險。

本文經授權轉自法操 「公然侮辱」和「誹謗」一樣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