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治的日常》改變時代的日本人:打開日本大門的培理和哈里斯

培理的歷史地位真的很重要,他也許不是第一位航行到日本的外國人,也不是第一位使日的外交官,但如果不是他強行叩關,江戶幕府也不會有理由結束長達兩百多年的鎖國時代,讓日本歷史出現了巨大的轉折。光是這一點,培理的地位,就值得被後人所記憶。

李拓梓

培理(Matthew C. Perry)應該沒想到他會成為日本的名人,他的官位不大,退休的官階只有准將;他也不算太有錢,雖然美國國會因為他使日有功,給過他一筆二十萬美元的獎勵,不過他把這筆錢拿去出了回憶錄。然後他也沒有活得很久,1855年他結束兩次日本航行任務返美,三年後,也就是1858年他就過世了,享年只有64歲。

但培理的歷史地位真的很重要,他也許不是第一位航行到日本的外國人,也不是第一位使日的外交官,但如果不是他強行叩關,江戶幕府也不會有理由結束長達兩百多年的鎖國時代,讓日本歷史出現了巨大的轉折。光是這一點,培理的地位,就值得被後人所記憶。

培理也許不是第一位航行到日本的外國人,也不是第一位使日的外交官,但如果不是他強行叩關,江戶幕府也不會有理由結束長達兩百多年的鎖國時代。(維基共享)培理也許不是第一位航行到日本的外國人,也不是第一位使日的外交官,但如果不是他強行叩關,江戶幕府也不會有理由結束長達兩百多年的鎖國時代。(維基共享)

1853年,培理帶著美國總統的國書,從美國東岸出發,浩浩蕩蕩經過歐洲、非洲、印度、中國,一路來到日本。他將船下錨在橫濱附近的浦賀港邊,驚動了整個江戶市區。「黑船」,江戶市民這樣稱呼培理的船隻,他的「波瓦坦號」巨艦,是當時日本最大船隻的十倍大,燃煤動力,不需要風就可以在海上航行。他所搭載的巨砲,讓日本人看得目瞪口呆,驚嚇不已。

這些驚人的西洋技藝,引起了整個日本的震動。不僅僅是幕府官員如臨大敵,江戶城下町人人自危,大家買水買柴,引起市場波動。更重要的,是江戶作為日本第一大城,來自四面八方的商人武士學生,紛紛就此事奔相走告,短短時間內,全日本都知道了黑船來襲的事。

其實日本政府早就透過荷蘭的「風說書」知道培理來航的事,「風說書」裡面還說,像大清這樣的大國,尚且無法應付船堅砲利的英國人,因此日本恐怕也會遭逢災難。由於「風說書」記載詳實,連美軍的人數、砲艦數皆有記載,是以幕府方面其實深知敵我差距,也清楚明瞭一旦開戰,日方必敗無疑。因此,整個幕府對美方的談判政策,都是以避免戰爭為原則。

江戶市民稱呼培理的船隻為「黑船」,他的「波瓦坦號」巨艦,是當時日本最大船隻的十倍大,燃煤動力,不需要風就可以在海上航行。(維基共享)江戶市民稱呼培理的船隻為「黑船」,他的「波瓦坦號」巨艦,是當時日本最大船隻的十倍大,燃煤動力,不需要風就可以在海上航行。(維基共享)

培理第一次來,日方採取拖延戰術,收下國書,跟他說考慮考慮,明年再來。幕府拿著美國國書大為震動,他們的做法,是將國書翻譯成日文,徵詢諸侯意見。也正因為這個翻譯的動作,讓全日本都知道「黑船來襲」的目的,是為了要求日本開國,引起了各藩激烈的討論。許多藩內都利用這個機會,拔擢了不少才俊之士。而流傳到民間的「黑船」故事,也讓許多地方武士開始思考國家的未來。可以說,整個幕末,都是從黑船事件開始起算的。

不過討論還沒有結果,一年就到了。培理再一次帶著艦隊,浩浩蕩蕩來到了江戶灣外。幾經應對,雙方在當時還是小村落的橫濱展開談判。這一次被派出來和培理談判的,是幕府官員林復齋大學士,他針對美方的意見「通商、補給、海難救助」提出日方立場,予以回應。

由於培理一開始就指控日方對海難船員見死不救,是「不仁之國」,因此林復齋大學士一開始就旁徵博引,提出許多日方救援外籍船員事實,否認培理的指控。並認為培理舉出十多年前的例子,不僅不正確,同時也有點記仇的成分。同時,林復齋也表示,日方一向對於柴火、淡水等補給很大方,未來如果美國船隻需要煤炭,並無不可。至於通商一事,跟人道無關,不過是利益問題,不值得花時間討論。

培理可能很會打仗,但談判起來確實沒有很在行,被林復齋講得啞口無言,甚至連通商都沒有談到,雙方就締結了「美日親善條約」。條約的內容大致就是人道、補給等等項目,以及派駐使節,當然也附帶了下田、函館兩個港口的開港。不過從選定的是下田、函館兩個港口看來,美國人確實沒有準備要展開貿易,這兩個港口規模都不大,函館到下田的距離,剛剛好和下田到琉球的距離差不多。也就是說,美國人在意的,是捕鯨船補給的問題,至於要不要通商,再說吧。

幕府將美國國書翻譯成日文,徵詢諸侯意見。也正因為這個翻譯的動作,讓全日本都知道「黑船來襲」的目的,是為了要求日本開國。(維基共享)幕府將美國國書翻譯成日文,徵詢諸侯意見。也正因為這個翻譯的動作,讓全日本都知道「黑船來襲」的目的,是為了要求日本開國。(維基共享)

不過條約當中衝擊最大的,還是「片面最惠國待遇」以及使節駐在。前者違反互惠,很明顯是不平等。但因為當時日本也沒有想過要去美國通商,所以這其中的不平等,當時的日人並沒有感受。要一直到開始通商,日本人才意會到事情大條。

至於使節的問題,是日本人一時不察,沒注意到英文版本裡面有「只要任何一方需要」,都可以派駐領事,跟日文版本中「需要雙方都同意」條件不同,也因此,日本因為這個翻譯錯誤,被迫接受了領事派駐規定。

第一位來到日本的美國領事叫做哈里斯(Townsend Harris),他的任務是跟幕府談判下田開港的細節事宜。培理沒有完成的通商約定,是哈里斯最重要的任務。哈里斯告訴日本人,美國對日本的態度,跟英法對中國不一樣,美國是日本的朋友,只想做生意,沒打算侵佔日本領土。只要日本人願意跟美國做生意,那一切好說。哈里斯的談判就是後來「日美通商友好條約」的基礎。但是人對哈里斯的記憶,比較多在於他到橫濱的公共浴場,看到日本人混浴而感到目瞪口呆的故事。

第一位來到日本的美國領事是哈里斯,他的任務是跟幕府談判下田開港的細節事宜。培理沒有完成的通商約定,是哈里斯最重要的任務。(維基共享)第一位來到日本的美國領事是哈里斯,他的任務是跟幕府談判下田開港的細節事宜。培理沒有完成的通商約定,是哈里斯最重要的任務。(維基共享)

不過儘管哈里斯表明不會侵佔日本領土,但哈里斯逼迫幕府就範的方法,一樣是船堅砲利的武力展示。對於許多日本人來說,無論培理或者哈里斯,都是拿著刀槍逼迫日本人就範的人。在帝國主義橫行的時代裡,無論是培理或哈里斯,所作所為即使不義,也都符合當時的國際遊戲規則。

只是在這樣的逼迫當中,不僅僅是幕府官員,也有許多人看出了日本的不足,這種角度,也為後來的明治維新、現代化打下了重要的基礎。因此要說培理、哈里斯是改變日本的人,他們當之無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