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逆思》走過七十年歲月:即將失落的台灣好萊塢

除了抓寶,除了泡湯,你知道北投也有個拍過許多電影的製片廠嗎?在檢討台灣影視環境的文章多到以為能起效用的現在,政府的對策竟是成立一個又一個影視音產業園區,然後把真正有歷史意義的拆掉?感覺又可以再寫一篇檢討文了。

文/黎育如、王子夏、邱姵慈 編輯/郭彥霆

北投,人稱「溫泉的故鄉」,近日在寶可夢的浪潮席捲下,重新湧入大量人潮。在眾人嚮往的尋寶地圖中,觸目可及的就是一棟棟林立的溫泉飯店和重點觀光區,然而北投卻有一塊輝煌的地圖被時代所遺忘,記錄著北投在1950、60年代的電影歷史,也映照出了「台灣好萊塢」的風光歲月。

北投中央製片廠內部。

中央製片廠陪台灣電影走過風光歲月

避開航線註1、位於台北近郊的北投,擁有優雅的亭台別墅、奇險的岩石小徑、古典日式建築與綠草如茵的北投公園,豐富多樣的地景無一不可入戲。而各具特色的溫泉旅館,除了是拍攝內景的最佳選擇,也是演員吃住休憩、培養默契的最佳場所。在台語片的全盛時期,北投一天有十到十五部電影同時拍攝,整個溫泉鄉就如同超大片廠,豐富的地景和旅館就成了「最天然」的攝影棚,而北投也因此有了「台語片好萊塢」的封號。

若北投的溫泉地景是最天然的戶外攝影棚,而北投復興崗的「中央製片廠」則是最精緻的室內影棚。中央製片廠(前身為中國電影製片廠)設立於1951年,當時愛看戲劇的前總統蔣經國決心發展台灣的影視文化,於是隨著中央製片廠的設立,許多經典的台灣老電影也因此誕生,初期主要的產製為軍教片,在這裡曾拍攝第一部反共宣傳片《惡夢初尋》。而後則是台語片興起的黃金年代。

導演洪維健回憶起當年,表示當年製片廠不但拍戲,許多電影裡的配唱與音景收音都是在棚內完成的,現場不但有交響樂團配合,甚至當時的「寶島歌后」紀露霞也是在現場配唱。而洪維健也提到,許多經典電影如《楊子江風雲》、《緹縈》、《女兵日記》,就是在這裡搭景拍攝,一直到1995年拍完了《肝膽豪情》,影棚才停用。

北投中央製片廠見證了輝煌的台灣電影史,然而卻因台北市政府想將其以BOT案承包,規畫影視音產業園區,中央製片廠陷入了可能被拆除的危機,引發了文資團體的撻伐,導演界也出面聲援,洪維健導演就表示:「要把製片場拆除,實在是很不尊重歷史。」

中央製片廠文資身分 各界意見紛歧

在第八十四次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以下簡稱文資會)中,對於北投中央製片廠是否有被列入文化資產並保存之價值,各界持有不同看法。市府原先欲將片廠做為北投影視音產業園區的基地,規畫影城、商場及攝影棚,外聘的專案委員黃建業認為,該製片廠的價值在於精神的再造和延續,而非製片廠建築本身,因此主張將舊攝影棚全數拆除改建為數位攝影棚,有計畫地改建成新的時代製片基地,以利發展台灣的影視產業,其他在場的業界人士也都主張舊棚無法符合現代拍片需求,應儘速更新。

然而,多數文資委員卻認為製片廠空間具有歷史記憶,主張應新舊融合,舊棚可以做為展示空間或其他功能之利用,無損整體BOT案。文史工作者蕭文杰經歷了台北許多的文資慘案,也感嘆深怕北投中央製片廠會淪為下一個松菸文創園區,過度的商業化,徒有光鮮的外表,但卻失去了豐富的內涵記憶。

各文資委員會對於北投中央製片場的看法。

而在意見分歧的聲浪中,副市長鄧家基於會議上卻裁示「全權授權文化局在後續BOT案中保留歷史元素」,然對此決議,文史工作者蕭文杰認為鄧家基此舉無異於黑箱服貿。「市府早就有既定立場(拆除製片廠,改建數位攝影棚),開文資會只是市府在演戲、做做樣子!」蕭文杰認為鄧家基在多數文資委員贊成保留製片廠空間之情況下,仍能做出「全權授權文化局在後續BOT案中保留歷史元素」之決議,實為不妥,且在新版文資法也已明定,在審議未有正式結果之前,製片廠等同暫定古蹟,不得以BOT的方式破壞。

此外,他也認為本次文資會有程序不當之嫌,他提到黃建業並非文資委員,卻能參與北投製片廠之實地會勘,並於會勘中投票表示反對保留製片廠,而造成會勘表決為贊成:反對-2:2。此外,蕭文杰認為既皆非文資委員,為何黃建業、李祐寧可以列席文資會,而文史團體卻未能列席,僅能透過玻璃窗觀看文資會進行,並僅能填寫發言單,表達三分鐘之意見。

蕭文杰臉書截圖。他認為副市長鄧家基於會議上裁示「全權授權文化局在後續BOT案中保留歷史元素」,無異於黑箱服貿。

台灣到底需要多少的影視產業園區?

早在郝龍斌在任時期,市府就有意打造台北市的影視音產業園區,而包含其中的中央製片廠,內部兩座攝影棚(大、中攝影棚)分別建於民國56及70年,因未妥善維護,現狀建築構造已不敷使用,經過討論與評估,攝影棚的貓道高度、整體面積無法容納當今攝影機具,故業界多為主張應全面拆除。

經過財務評估及建築模擬,市府表示主體事業自行產生收益並不容易,所以要有附屬設施的收益才能支持地區的發展,故此區的建蔽率及容積率將充分運用,動線規畫也將重新調整,舊建物的保存勢必將會犧牲,從此也看出外界多對這裡持有全新數位影棚的期望。

此外,未來台北市規畫會有三座園區,而新北市也將另外規畫三座園區,這讓蕭文杰非常不解:「台灣究竟需要幾個影視產業園區?」而洪維健認為,市府此舉仍舊無法帶領台灣走出困境,因為一個音效乾淨、畫面順暢、特效細緻的電影需要的後製技術高,台灣的人才培育方面也出現問題。

且電影最大的製作門檻即是資金的投入,洪維健指出,即便投入兩千萬美金在數位棚上,也無法在國際浮上檯面。從電影產業來看,台灣服務的是大華人地區,其中市場最大的是中國大陸。但因政治問題台灣電影發展受到限縮,洪導演指出,最直接的解決方式就是使用大陸的攝影棚,如此也較易獲得上映的機會。北投製片廠的規畫應基於土地活化、延續電影活動的目標進行,北部地區正在營運的片場並不少,電影產業的發展也沒有因為北投製片廠的荒廢而停滯。

1961年在北投地區拍攝的台灣經典台語片《大俠梅花鹿之龜兔賽跑》。

中央製片廠空間活化的想像

「建築的再利用不應與其本身的精神分離」,蕭文杰長期投入在文資保存運動中,認為既然台灣不需要過多的影視產業園區,未來這個空間利用可以朝向軍教片展示、露天電影院、藝術表演空間的方向發展,並且連結北投其他的文化資產。

而洪維健導演表示從外雙溪的中影棚,一直到北投和復興崗,這條路線是具有歷史脈絡的,從歷史的記憶來看,就可以知道中央製片廠的保存價值。然而在文資保存的議題上,因為意見不同的雙方沒有相同的深刻經驗,所以難以對話,中央製片廠空間的活化,用來發展影視產業或許是為了重現過去台灣電影的光榮記憶,而文資保存是為了保留電影歷史的發展脈絡,但在文資審議的過程中,兩種價值觀卻不斷地拉扯衝撞,蕭文杰就十分感嘆地說,在很多案例中,都市的新規畫與文資保存都不應是「犧牲」,而是「共榮」。


註1:避開航線,是為了維持收音品質,若拍攝片廠附近有航線,飛機的起降聲往往會嚴重干擾現場收音效果。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逆思 走過七十年歲月:即將失落的台灣好萊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