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限時批》國營媒體該結束了!

◎東方亮

不論從黨政軍退出媒體的理念,或新世紀的網路數位化衝擊影響,國營媒體包括中央社、中央電台等,都該是民營化或結束的時候了。況且新聞媒體夙負有監督政府、國會的職責,一旦淪為政府宣傳工具,便不復為新聞媒體矣。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中)、何欣純(左)、蔡易餘(右)舉辦記者會指出,中央社為國家通訊社,每年接受政府預算,現領導階層不僅要求記者招攬廣告業務,嚴重侵害新聞專業,業務佣金還流入人頭賬戶去向不明,呼籲政府應撤換中央社董事長陳國祥。(記者王藝菘攝)

在先進民主國家中,是沒有所謂的「國營」媒體,只有像中國共產黨的專制政權才會用國家和黨機器控制媒體;但台灣在民主化20多年後,卻仍存在兩蔣黨國時期遺留的「國營」媒體尾巴,無論如何都是違背民主潮流,更是落伍的「烙印」!

近來,舉凡與國營、官股有關的金融、產業、媒體等高層人事案,莫不頻傳糾葛,常搞得歹戲拖棚,下台身影更是難堪;而此亦泰半與當事人認知和「不知進退」有關,忘了此乃是具「政治任命」的屬性,根本與當事人的專業或才幹無關。

像蔡當局對中央社的高層改組,瞻前顧後(或許受「整碗捧去」、「酬庸」云云影響),落得當事人保位戰(扯任期或制度,乃或績效云云);恐是未必真正清楚「國」「公」字的政治定位和使命,還搞到立委數度質詢或舉行記者會,弄得文化部委託律師、會計師組成專案小組查核,日前更公布初步結果,證實中央社確實有讓新聞部記者及主管招攬廣告與業務行銷,且部分新聞內容處理與廣告混淆,違反新聞倫理,已要求改正云云,至於是否追究董事長陳國祥等主管責任,下週再討論。而陳國祥則強調:「已經改正」,猶說「董事長要對全盤事務負責,但也不能雞皮蒜毛的事都算他的」,淪為坊間笑譚,徒增社會負面觀感。

以個人過去在黨國時期和歷經首次政黨輪替,及民營化的經驗了解,不論是兩蔣或是李登輝之後民主化的政黨輪替時期,只要涉及「國營」、「公營」或政府編列預算者,其董事會人選皆由政府當局(黨國時期或民主大選贏者組新政府)指派,主要是須當局信賴、政治理念和做法相通者,始能推動符合其政策任務條件,有如「政務官」角色,須隨政府當局進退;根本與才幹操守、識見如何等等不大相干,因為當局須負能否知人善任或適才適所,成敗等責任。(類如「公視」者屬「公共事業」,係由政黨依國會席次此例推組甄審董事會人選,政府干涉有限,自也與一般國營企業或私人事業、集團不同)。

簡言之,類此的重要「政治」性人事任命,何有什麼任期制度(只是一種表面文章,誰當權誰指派,不論兩蔣或政黨輪替),完全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馬金時期亦是如此),黨國時期如此,民主化亦然。

政治沒有是非,只有因果。這是南懷瑾的名言。所以「上台靠機會,下台靠智慧」,能否知所進退,端視當事人的政治智慧了。同時,蔡當局亦該研究如何結束「國營」媒體的具體做法,俾使民主政治能「名符其實」,不能再「舊(黨國)規蔡隨」了,才是正辦!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