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無以酩狀》Zombie:《屍速列車》泯滅與拾回人性之間

最後有的人拾回善知,有人懂得感激,有人選擇放棄,有人始終只顧自己;生死交關的考驗,人們被迫卸下偽善的脆弱面具。酒客們接連一杯杯點著「殭屍」,濃烈酒精被包覆在酸甜水果滋味裡等到酣醉的時候早已渾然不覺,讓心底真實的感知蓋過理智。

縮梭

從一部喪屍動畫《起源:首爾車站(Seoul Station)》初剪版大受矚目後,延展構思成真人電影《屍速列車(Train to Busan)》。描繪人性各式樣貌輪廓,險惡算計、自私畏事、豁命成全、關懷良善,一輛列車裡失控的生存考驗。

緊湊的闖關求生,政府欲蓋彌彰的謊言,從多位配角們身上描繪出社會縮影。一個人成為喪屍後就不再是原來的自己還是放大既有殘暴本性?片中溫柔慈祥的婆婆成為喪屍後,鏡頭多次帶到她與其它嗜血喪屍不同的神情反應,對照男主角母親被感染後透過電話倏變的對話語調,表現平時壓抑的不滿終於無法被隱掩,世界總是如此赤裸血腥。

或許我們偶爾也都是喪屍、殭屍(Zombie)而從未自覺。

《屍速列車》描繪人性各式樣貌輪廓,關於一輛喪屍列車裡失控的生存考驗。(圖:車庫娛樂)

除了「邁泰(Mai Tai)」,另一款「殭屍(Zombie)」也常被列為提基風格(Tiki Style:Tiki是指毛利人神話裡被創造的第一個男人,之後通常被衍伸為熱帶風格調飲)代表調酒。

一般熟知的殭屍調酒被認為是提基風格調酒指標人物-唐.畢區(Donn Beach)在1934年時,替一名前來請求解宿醉偏方的酒客所調製;該酒客於數日後回返,向店家投訴因為喝了那杯酒導致幾天生活形同行屍走肉,於是便以「殭屍」替這款充酒果香卻又相當濃烈的調酒取名,放上搬遷至好萊塢的自家餐酒館「Don the Beachcomber」酒單不久立刻聲名大噪。

為了擔心被同業競爭對手剽竊酒譜配方,甚至僅以酒瓶貼上編號告知員工調製順序;隨後多間酒館起而仿傚卻畫虎不成反類犬,還紛紛聲明自己是唯一正宗。直到1950年,老唐先生昭告殭屍調酒乃是他的個人創作,並釋出酒譜讓這杯殭屍撥雲見日。

以Lemon Hart 151 Rum調製的Zombie。(圖:La Petite Chambre 小房間﹠就醬拍工作室)

老唐先生的殭屍酒譜在現代提基大師-畢區龐.貝瑞(Beachbum Berry)多本著作中皆有提及。1998年首先出版的《Grog Log》裡列出試圖揣摩老唐1934年版本殭屍酒譜:1盎司萊姆汁、各四分之三盎司不甜鳳梨汁與木瓜糖漿、半盎司蘋果傑克酒(Applejack)、1茶匙砂糖、1盎司深色牙買加蘭姆酒(Dark Jamaican Rum)、2盎司巴巴多斯蘭姆酒(Barbados Rum)、1盎司淡色波多黎各蘭姆酒(Light Puerto Rican Rum),搖盪均勻後倒入杯內再加進半盎司酒精強度75.5﹪ABV(151 Proof)蘭姆酒浮於表面。

之後2002年貝瑞的《Intoxica》則紀錄老唐1950年版本酒譜:各1盎司淺色蘭姆酒、金色蘭姆酒、高濃度蘭姆酒、檸檬汁、萊姆汁、鳯梨汁、百香果糖漿,與一匙棕糖、少量安格式苦精(Angostura Bitter);該版本源自洛杉磯廚師-路易斯.斯皮瓦克(Louis Spievka)1950年自費出版《Barbecue Chef》一書,據傳是老唐親授酒譜。此酒譜亦被調酒專家-泰德.黑格(Ted Haigh)記載於著作《Vintage Spirits & Forgotten Cocktails》。

2007年貝瑞出版《Sippin’ Safari》提到當初斯皮瓦克的殭屍酒譜可能是捏造而來,並無證據確定是老唐本人提供;且於書內描述一款由「Don the Beachcomber」舊員工-迪克.聖地牙哥(Dick Santiago)手札內記載的1934年版本殭屍酒譜:四分之三盎司萊姆汁、半盎司老唐預調汁(Don’s Mix:2份葡萄柚汁與1份肉桂糖漿)、半盎司法勒南利口酒(Falernum:混合杏仁、薑、丁香、多香果和萊姆調味)、各1.5盎司波多黎各蘭姆酒與牙買加蘭姆酒、1盎司高濃度蘭姆酒,少量安格式苦精、紅石榴糖漿(Grenadine)、艾碧斯(Absinthe)。

Falernum(左)與Zombie Head杯(右)。(圖:slammie.com)

當代認知的殭屍酒譜紛眾,大部份酒譜都會使用蘭姆酒進行調製。鮮為人知的另一款酒譜記錄於查理斯.貝克爾(Charles Baker)在1939年《The Gentleman’s Companion》書中。裡面描述一位畫家朋友自海地帶回當地飲食配方,其中一款便是「喪屍(Zombie,為了區隔而調整中文翻譯)」。以12盎司椰漿、6盎司干邑白蘭地(Cognac)、2盎司黑櫻桃蒸餾酒(Maraschino)、少量安格式苦精,調製後可供多人飲用;部份海地人會改用海地蘭姆酒或其它深色風味蘭姆酒替代白蘭地。

《The Gentleman’s Companion》書中提到去海地的畫家朋友Christopher Clark其畫作:The Crap Shooter。(圖:Elizabeth Gordon)

喪屍(Zombie)觀念起源自17、18世紀加勒比海的法屬殖民地-海地(Haiti),當時法國政府大量自西非運送黑人至此奴役種植甘蔗,但是殘暴手段讓許多黑人無法忍受而自縊;始於非洲傳到海地的多神教-巫毒教(Voodoo,法語:Vaudou)堅信自殺者的靈魂將不得回返故鄉,成為喪屍永世服侍著死神撒麥迪。時代演變,19世紀之後喪屍是指被巫師操控的屍體,已不再讓人關聯到海地黑人們為奴的苦難遭遇。

喪屍題材屢見不鮮,以電影呈現人性完全被泯滅的想像畫面,再從中為腥臭幽暗裡溫暖的微光動容;然而這些票房裡多少觀眾只願意為螢幕劇情聲淚俱下,卻對現實周遭發生的事充耳不聞。

《屍速列車》那些不需要具名的鯛民雜魚或許就是我們的寫照,自詡道德正義卻行事傷天害理;反正旁人為惡事不關己也就不需要費心在意,冷漠與無知擴散讓人們感染成喪屍般不再思考(但是會以為自己有在動腦)。

最後有的人拾回善知,有人懂得感激,有人選擇放棄,有人始終只顧自己;生死交關的考驗,人們被迫卸下偽善的脆弱面具。酒客們接連一杯杯點著「殭屍」,濃烈酒精被包覆在酸甜水果滋味裡等到酣醉的時候早已渾然不覺,讓心底真實的感知蓋過理智。

酒與電影如果僅能剩下娛樂效果,沒有人在意品味與思考,哪天也許就跟電影中的喪屍般連門該怎麼開都不知道,不能辨是非也不明就裡。

「你也打算變成一晚的喪屍嗎?(請注意周遭人身安全)」

(自由評論網提醒您,未成年請勿飲酒,酒後請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