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On the Way》媒體冰河期來臨

電視台的競爭對手早就已經超越電視台,電視廣告減少跟房地產公司有沒有來下廣告更是無關,因為大家都不看電視了,廠商怎麼會去下廣告?當年輕人改以上網或玩寶可夢時,電視台該怎麼因應?

劉孋瑩

台灣電視圈近來最大的消息,就是號稱台灣電視台龍頭的三立電視台大幅裁員引發的骨牌效應。一開始,三立堅持不說要裁員多少人,於是流言傳出要裁100人,後來變成150人,除了節目部還有新聞部,甚至傳出某個部門可能會裁掉一半的人力,第二天報紙標題變成三立要裁員200人。眼看雪球越滾越大,三立趕緊出面澄清,只會裁掉67人,但是去年三立明明獲利62億台幣,尾牙的時候還大手筆灑了1.2億給員工當紅包,在電視台裡算是前三名的績優股,今年卻大幅裁掉67個人,未免太不合理。

外界猜測是因為三立剛成立的OTT平台Vidol太燒錢,三立總經理張榮華去年信誓旦旦的說,三年要投資10億在新媒體跟文創。接著,又有財經界的大老跳出來說,今年因為房地產經濟萎縮,所以建商都不再下電視台廣告,導致於電視台收入不好,未來台灣電視圈可能產生骨牌效應,於是又傳出台灣電視圈的冰河期即將到來。

三立裁員聲明稿。(三立提供)

三立總經理張榮華去年表示,三年要投資10億在新媒體跟文創,而三立電視台於今年四月推出Vidol(video+idol)影音平台。(http://vidol.tv/public/)

企業進行瘦身是挽救危機的辦法之一,問題是,裁員真的可以挽救電視台日益壯大的危機嗎?

在網路提供更多選擇的情況下,台灣電視台老闆的思維如果繼續存在過去「省錢省人省成本」的觀念,不去思考如何跟上時代的腳步,那麼走向滅絕恐怕是早晚的事。

台灣的電視台老闆一直以為,電視節目就像是現代人必吃的晚餐,今天觀眾不是吃我家的麵,就是吃隔壁的飯,要是從收視率上,看到隔壁的客人變多了,就趕快去看看隔壁都在做什麼菜,或者乾脆把隔壁的廚師挖角過來,過兩天推出一樣的餐點來搶客人,就可以安然度過危機。所以台灣的電視節目看起來都很像,轉來轉去都是差不多的人跟差不多的內容,沒什麼新招,或者是某台一旦推出新的節目,很快就被別台抄走。

但是現在情況已經不一樣了,透過網路,觀眾不但有更多選擇,還可以看除了台灣之外的其他國家的節目,要抄襲可以,問題是台灣的電視台願意像國外一樣花大筆的節目預算來抄嗎?通常預算都是減半,甚至減到三分之一,給香蕉就是養猴子,這樣做出來的節目怎麼會好看?

更悲慘的是,年紀越輕的觀眾越不喜歡看電視,畢竟他們有更多選擇。

美國廣告行銷公司Marketingcharts發佈的媒體觀察報告裡,引述媒體收視率調查公司尼爾森的數據便指出,從2011年到2016年之間,美國18-24歲觀眾看電視時間每週少了10個小時,每天少了1-1.5小時,而且越年輕的觀眾,看電視的時間越少,而2016年一到三月,18-24歲觀眾每天看電視的時間,跟2015年同期相比,又少了20分鐘,顯示年輕人看電視的時間,正在逐年減少中。

年紀越輕的觀眾越不喜歡看電視,畢竟他們有更多選擇。(http://www.nartakmediagroup.com/)

另一個例子是這次的里約奧運,美國電視台的奧運收視率,比起2012年倫敦奧運少了17%,澳洲電視台的奧運開幕式創下歷年最低,歐洲各國的收視率也都低於倫敦奧運會。但真的大家都不關心奧運嗎?臉書上的討論依舊熱烈,只是大家不再依賴電視,改以社群網站討論。

種種跡象都顯示,電視台的競爭對手早就已經超越電視台,電視廣告減少跟房地產公司有沒有來下廣告更是無關,因為大家都不看電視了,廠商怎麼會去下廣告?當年輕人改以上網或玩寶可夢時,電視台該怎麼因應?

這樣的問題絕對不會只存在台灣,有中東CNN之稱的半島電視台,27號宣佈為了因應媒體環境轉型,也要裁員500人。電視產業榮景不再的情況,絕對台灣不可能置身事外,面對這波海嘯,台灣電視台老闆是否應該重新思考,裁員、減薪的方式真能度過冰河期嗎?新媒體平台Vidol或許很燒錢,會不會成功不知道,但是至少三立願意去嘗試,就這點來說,三立還是比其他家電視台有機會。

台灣的電視台數量原本就太多,是否應該思考結盟或分流,做出自己的特色,並且重新檢討:

台灣真的需要這麼多全時段新聞台、談話性節目嗎?

轉來轉去每台都一樣,沒有差別的情況下,到底誰還要看電視?媒體主管機關NCC在管電視台露乳溝跟馬賽克之外,是否應該拉大格局,規劃未來台灣電視台的發展方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