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常掛在嘴邊的:「某某某真是小富婆。」這裡句話裡面的「小富婆」,台語該怎麼說呢?如果有算命習慣的朋友,或許可以仔細回想看看,是否曾經聽過算命師說過這句話:「孵金婆。」
「孵金婆」(˙ㄅㄨ ㄍㄧㄣ ㄅㄜˊ pū-kim-pô),這個「孵金」是很有意思的。台語的「孵」(pū),有孵化的意思,譬如「孵卵」(pū-nn̄g)就是生蛋的意思,而將這個詞說出口的聲調也很有臨場感,就像是發出pu、pu、pu的聲音一樣,好像可以有畫面浮現、卡通片段會出現動物孵蛋的配音。其實台語有許多詞彙都是如此,仿佛就像是過去人們仔細觀察大自然萬物、深入揣摩而歸納出的語言,甚至可以這樣說,台語是一種很接近大自然的語言啊!
「孵金婆」,這個「孵金」是很有意思的。台語的「孵」(pū),有孵化的意思,譬如「孵卵」(pū-nn̄g)就是生蛋的意思。
就好比「鴨」(ah),這音節根本就是鴨子發出的叫聲啊!還有,「雞」(ke)更不用說了,從小大家都懂得模仿「ㄍㄡˇ ㄍㄡˇ ㄍㄟ」的叫聲,另外「鵝」(gô)更像是鵝發出咯咯咯的聲音;而「虎」(hóo)像不像是猛獸發出嘶吼的聲音?以及「貓」(niau)其實若發音快速,也很像貓咪的喵喵叫聲,還有「狗」(káu)其實也很像狗狗狂吠時的聲音啊!另外還有「牛」(gû)一般可能都覺得應該是發「牟」的叫聲,但其實如果仔細聆聽牛發出的聲音,還滿接近gû的聲音呢!另外大家不仿快速發出「馬」(bé)的聲音,是不是也很像馬發出的叫聲呢?
回到「孵金婆」,當時聽到這種說法,其實是某次和母親聊天偶然聽到的詞彙,母親年輕時和同窗姐妹淘去算命,那位算命師言談中便說母親的姐妹淘是名符其實的「孵金婆」,意思是很有財運。姑且不論算命一事是否準確,單就母親的同窗姐妹淘這個案來講,倒是有幾分準確,因為當時她們家在過去好幾代都是開米行、住在所謂的米街附近,而過去開米店的,多半都是有錢人家。
台南府城的米街從1807年開始,是台南古早的老街之一,當時可謂米行林立,是名符其實是百年老街,也就是現在的「新美街」。是的,一連看了好幾篇〈台語原來是這樣〉、敏銳的朋友應該察覺了,「新美街」就是取自於「承米」(sîn-bí)的台語諧音,有接受、承接米的意思。
台南府城的米街從1807年開始,是台南古早的老街之一,當時可謂米行林立,是名符其實是百年老街,也就是現在的「新美街」。(http://www.tncsec.gov.tw)
這條過去沿著台江內海的海岸線形成的街道,除了米街以外又有帆寮街、抽籤巷,單是從其名稱就不難在腦海中想像出當時街上的商業風貌,可以說是最早的商業區也不為過。位於米街旁也發展出獨樹一格的「石舂臼」小吃,一直到今天若到赤崁樓一遊,仍可在旁邊的「石舂臼」享受美食,「石舂臼」(tsio̍h-tsing-khū)三字為台語,也有寫作「石精臼」或「石鍾臼」,是用來舂米的石臼,過去在米街旁、烹飪小吃點心攤,有石臼這樣的器具可以說是基本款,於是乎「石舂臼」便漸漸成為了代名詞。
那帆寮街呢?府城有許多地方,漫步在其中總是可以微微感受到一種歷史氣氛,帆寮街這個區塊更是有這樣的時空感。
「帆寮街」(phâng-liâu-ke)又稱蓬寮街,三字同樣也是台語,帆寮是帆布之意,這裡在過去可是五條港最上游的舊港帆寮港,五條港由北到南分別是新港墘港、佛頭港、南勢港、南河港與安海港,雖然今天五條港已深藏於地下,但現在亦規劃為五條港文化園區,讓人民漫步在上端時,也能夠遙想過去盛極一時的商業景象及通商文化。
「帆寮街」又稱蓬寮街,三字同樣也是台語,帆寮是帆布之意,這裡在過去可是五條港最上游的舊港帆寮港。(圖:網路)
就以帆寮港來說,便是位於過去安海港,從該地點及命名不難猜想,當時船帆遍佈於視線的壯觀景象。這些海港溪流隨著時間的推移,雖然已經消失了,但每當走在錯綜複雜的台南小巷弄時,也不仿思考,其實這些巷弄底下或許就是當時綿延的水路呢!
最後該說到的是米街旁的抽籤巷了,其實回過頭想,當時母親與姐妹淘該不會就是去抽籤巷找算命師吧?這也難怪,如果都是住在同街巷附近的鄰里,當然能夠鐵口直斷那一句「孵金婆」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故事:【台語原來是這樣】「小富婆」的台語怎麼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