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服貿滿周年,中資磨刀霍霍進軍台灣金融業

◎謝邑霆

近來許多中資假港資、假外資名義來台的事件不斷的被立委踢爆,像是全世界都知道是中資,投審會卻一查七年的阿里巴巴,以及淘寶網、京信、騰訊等等。中資企業不斷的偷跑來台,馬政府不只顢頇審查不周,甚至還想以加入TPP等等的名義,推動修改《外國人投資條例》,將一定金額以下以及「自由經濟示範區」內的外人投資審查改為「事後報備制」。這根本就是「門戶大開,沒人顧厝」!對於台灣的民主體制和主權將會帶來極大的傷害。

以近來最新的中國中信集團入股台灣中信金控案而言,6月8號正式簽約,是中資入股台灣金融業的首例。依照目前馬政府以行政命令開放的規定,陸銀參股上市櫃金控,持股上限為5%,而中信集團則是以每股21.72元認購中信金控3.8%的股份。既然沒有超過法律規定標準,為何我們要特別將它點出?原因即是在於國內金融控股公司持股相當分散,中國中信集團預計持有之3.8%的股份,已將成為中信金控的第三大股東,足以當選董事席次,影響經營權,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

圖為「經濟民主連合」等團體抗議中國中信集團將入股中信金控。(記者方賓照攝)圖為「經濟民主連合」等團體抗議中國中信集團將入股中信金控。(記者方賓照攝)

為什麼我們又要特別反對中國中信集團入主台灣金融控業呢?正是因為這家企業的背景。中國中信集團(前稱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是由中國國務院控制的國家戰略企業,1779年經鄧小平親自批准設立,創辦人是中國國家副主任榮毅仁,集團現任董事長常振明則兼任中國共產黨黨組書記。2013年,中信集團宣布完成整體改制工作,成為國有獨資公司,並更名為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1,837億元人民幣。

中國中信集團的企業佈局,與中國的國家發展戰略,高度緊密銜接,與中國的國安、情治、軍方體系的關係更是密不可分。在自由開放的市場中,資本競爭一定會對本國產業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更何況是由中國國務院在背後當老大哥的中國中信集團,這樣的黨國資本主義之下讓中資入股、影響經營權,豈不是名副其實的「賣台」?

經濟民主聯合提出這個集團入主中信金控對於台灣的三大影響:

一、媒體自由:2013年,北京政府透過中國中信集團在香港的子銀行「中信銀行(國際)」對香港獨立媒體【AM730】抽廣告,最後造成【AM730】倒閉。若北京政府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台灣媒體,影響台灣媒體輿論方向,恐怕會造成台灣的新聞自由浩劫。

二、消費者個資:台灣中信銀行,是台灣第一大信用卡發卡銀行,掌握台灣數百萬國人的消費明細,中國中信集團入股台灣中信金控,成為中信金控策略性投資人後,是否會增加消費者個資遭不當利用的風險,令人擔憂。

三、政治介入貸款審查:台灣中信銀行,是台灣最大的民營銀行,中國中信集團入股後,是否會介入銀行貸款審查?是否會對批判北京政府或不願政治表態的台灣本土企業抽銀根?是否會藉由貸款案審查進行政治鬥爭?

我們要接受這樣一家作為共產黨魁儡的中資企業來台投資金融業嗎?不管是現今中信的存戶、股東還是其餘台灣民眾,都會是有疑義的。《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辦法》第八條規定,對於政治、社會、文化上具有敏感性或影響國家安全;或對國內經濟發展或金融穩定有不利影響者,投審會得撤銷或廢止其投資。因此,希望經濟部投審會能夠謹慎的審查,將台灣人民的權益列為優先考量,顧及台灣的民主與經濟自由,千萬不要為了兩岸資本家之間的勾搭讓利搞和諧,而犧牲了台灣的主權。

民主鬥陣 倡議媒體部統籌)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