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的未竟之業

◎許立

日前(3/21) 台灣大學校務會議投票通過「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命名案,並決議立牌。或許,在陳文成博士殞命33年後的今天,在兇手還沒找到、真相尚未釐清的今天,那消逝的31歲所提醒我們的,不僅僅是過去的威權尚未完全消失,也包括了追求自由的意志,而這意志的內涵或許有我們更該記得的深遠。

學術成就斐然的陳文成博士對故鄉台灣的關懷萌芽於在美國求學的階段。此後開始積極參與公共事務,並延續至後來擔任卡內基梅隆大學助理教授時期,不論是參與雜誌編輯、介紹鄉土文學,或是財務贊助美麗島雜誌,然而美麗島雜誌發刊詞描寫的美好願景陳文成博士卻未能親眼目睹。到今天,我們已有了民主,可以做「人民頭家」。但回頭看到寫在美麗島雜誌發刊詞裡的:「……同時我們相信,決定我們未來道路和命運,不再是任何政權和這政權所豢養之文人的權利,而是我們所有人民大眾的權利……」,是不是還有什麼我們還沒完成的?

民眾集結在陳文成博士殉難的地點台大校園,觀看陳文成記綠片。(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誠然,損害民主威權幽靈依然充斥在每個角落,林立的獨裁者形象以及對政治與事件的避諱,標示著追求民主的未竟之業。陳文成事件也只是台灣民主進程的一小段,可是綜觀這整個近代百年貫穿台灣歷史的民主追求,到底那背後的深遠是什麼?不論是日治時期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到戰後要求自治的呼聲,還有其他種種運動,這些要求民主、要求自由的呼聲其實反映我們跟我們身邊的人,跟我們一起在這塊土地上生活打拼的人們,所凝聚出來的生命脈動一直被壓抑著。這個脈動背後的共同意志就是我們都是台灣人,而且要做個有尊嚴的閃耀在自己的土地與世界舞台的台灣人。

這樣的意志穿透了各種打壓、查禁、血洗與恐懼。努力地鑽過隙縫試圖展開嫩芽。33年前的事件正是壓抑了這樣的意志,透過那不確定的恐懼、剝奪菁英的生命──手段如同發生在1947年的大清洗,一樣的一去不返與生命奪取──來壓抑這樣的意志。而33年後的今天這樣的意志只會更顯清晰,我也期望它最終能開出台灣人最終能掌握自己命運的花朵。

(台大化學所學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