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有關M503等航線爭議再思考(三)

<h4>◎張百達</h4>

(二)是否壓縮我防衛縱深及預警反應時間?


較之於從對岸的海岸線,若解放軍從靠近海峽中線之M503航線作為對台軍事攻擊的發起線,理論上,確實最大程度可縮短將近一半的空間及時間,不僅壓縮我防衛縱深,也影響我預警反應時間。


然而,若從政軍等各層面加以實際考量,對岸將M503等航線作為軍事化用途之意義並不大,甚至並不具現實性或具不可承受性。主要原因有:

A.航線具可預測性:M503航線劃設之意在於規範民航機之航路、航向及航高,屬非軍事用途,且可預測性高。另方面,我方可要求上海飛航情報區提供使用該等航線之各航班資訊,以強化對該空域之掌握。

B.我方可全程掌控:國軍已完成現代化防空系統之建置外,相對於軍用飛機,現代民航機均配備專屬之識別碼(詢答機),可提供各航班有關飛行資訊及目標識別。一旦出現諸如改變航向、高度及速度等異常動態,均可為我民航及軍方戰管雷達全程即時監控及掌握。

C.避免誤擊等風險:M503雖因對岸為抒解內陸航線壓力而新增,未來也將開放供台灣及其他國家民航機申請使用。若作為軍事用途,不僅可能引發誤擊事件,也容易招致重大國際爭議之政治風險。

D.政治徵兆之預警:兩岸之主要爭議在政治,而非軍事。北京若欲對台採取軍事行動,主要係因雙方政治衝突加劇而引發(如對岸啟動《反分裂國家法》),事前應有各種政治徵兆可資預警。例如:限制陸客入台,乃至撤回滯台陸生等。屆時,我方基於安全考量,或可宣告設置禁航區,增加緩衝空間進行反制。

E.國軍可有效攔截:即使事前並無任何政治徵兆,相對於全面性軍事行動,解放軍若利用503航線對台採取軍事突襲,其可資運用之工具、手段及所具備之攻擊能量,將受相當之限制。一旦飛行器偏航或穿越海峽中線,我國軍戰情部門仍可即時掌握,必要時,可採重層攔截方式,派在空機或地面戰機進行截擊,或以中、短程防空飛彈將之擊落。

F.限制PLA行動自由度:北京如欲對台採取軍事攻擊行動,最可能的情況應是包括暫停使用大陸東南沿海上空之A470等航線,並在台海周邊劃設禁航區或演習區(如1995-96),而非利用M503等航線。相對而言,北京既劃設M503航線,基於飛航安全及交通運輸考量,某種程度亦限制了解放軍(PLA)在台灣海峽進行軍事行動的自由度。

北京在台海增設M503航線作為民航使用,這在過去冷戰或兩岸對峙煙硝年代,根本是難以想像的,因這將面臨極高的安全風險。如今,北京既然在此區域劃設新航線,必然會希望能夠維持台海地區的和平穩定,否則將不利此航線之運用。

(民進黨前中國事務部副主任、陳水扁競選2000年總統「國防政策白皮書」撰述委員、政治評論者,經作者同意轉貼自今日導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