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建構自我觀點 才有言論自由

作者認為,儘管新聞乃至於各種資訊總不免都只是一個片段,一種片面之詞,但我們真正應該依靠的並非只是意見領袖或是別人口中的中肯評論,而是要仰賴我們自身的實際認識,透過種種還原、校正、重新解讀來建構我們自己的觀點,來選擇我們自己的措詞。(法新社)作者認為,儘管新聞乃至於各種資訊總不免都只是一個片段,一種片面之詞,但我們真正應該依靠的並非只是意見領袖或是別人口中的中肯評論,而是要仰賴我們自身的實際認識,透過種種還原、校正、重新解讀來建構我們自己的觀點,來選擇我們自己的措詞。(法新社)

◎彰化鄉民

2015剛開始沒幾天,在法國巴黎便連續3天發生了穆斯林蒙面進行槍殺的恐怖攻擊,地點包括一家諷刺週報──查理週刊以及巴黎南部郊區、文森門等3個地方,而警方也在包圍及攻堅尋獲恐怖份子的工業區及猶太超市的過程中,擊斃了3名嫌疑人。目前含嫌疑犯在內一共有20名寶貴的生命死亡,以及至少21人的輕重傷。事後,法國總統要求全法國連續3天降半旗致哀。1月11日更舉行共和遊行,包含40多國政要在內,全法國共計約370萬人參加了在各大城市所舉行的反恐示威活動。

無獨有偶,距離不到一星期,香港的壹傳媒大樓及其創辦人黎智英的住宅亦接連遭到汽油彈襲擊。多數人對這兩則事件的解讀,都認為是恐怖主義在進行對言論自由的打擊。在網路上更有許多人站出來,以「我是查理」來表示對言論自由的支持以及對恐怖主義的反彈。之後,則陸續有人針對事件的議題設定方式提出不同見解,試圖詮釋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什麼。

雖然這一類的討論其實已經很多,許多人通常也只是通過看過的幾則新聞來選擇一個立場(或如同往常的看過就算了),進而去尋找一些自己認同的描述來支持自己的想法。這是許多人面對時事議題的一個習慣,卻也是往往無法真正理解爭端的問題點及當事者立場的緣由。以查理週刊為例,相信在1月7日之前知道有這家週刊的台灣人應該不多,但為什麼當新聞一播報出來,就有許多人都覺得應該要站出來說「我是查理」?講得更具體一點,在這裡筆者想嘗試去問的是,我們是基於什麼去捍衛了什麼,或反對了什麼?

儘管不論我是查理或我不是查理其實都表示了一種關切及在意,但在討論每一個我是如何看待這則事件之前,或許應該先重新檢視的是,我看到的是什麼?查理代表的是什麼?蒙面的恐怖份子是否等同穆斯林?衝突的原因真的是因為言論自由與宗教文化的對立嗎?言論自由是否同意歧視及侮辱性的字眼?某些法式文化本來就極盡嘲諷,所以入鄉更要隨俗而不應該太過嚴肅的看待?恐怖份子就是一群唯恐天下不亂、十惡不赦的大惡棍,理應遇上就無條件擊斃?

當我選擇性的去看某些片段,是否只是在強化某種觀感,卻沒有察覺,這樣只是太過急著去認同或否定一些我其實也只有模糊認識的概念?犧牲的每一條性命當然都不應該被拿來衡量輕重,但有多少人嘗試去辨識清楚,是哪些歷史、哪些差異、哪些導火線引發了這次的事件,而且是在知道這些後,才站出來說我是誰,我願意代表誰?

當然有些人會說,只是表達對一則新聞的觀感,有需要想到這麼複雜嗎?但倘若我是真心的支持一些價值,為何不會是先有清楚認知的依據,好比說,我至少真的了解過查理週刊都在畫些什麼吧?或者我也可以堅持只是要藉此表達對恐怖襲擊的一種反對?但其實除了這17人之外還有同一週在奈及利亞的2千多人,還有許多所謂第三世界連消息都不見得傳得出來的那些真實事件,並未得到相應的關注。我當然可以說一個人不可能去做到事事關心,所以也只能盡力去對於眼前所見的來做些什麼以聊表寸心,但在這過程當中,其實也是我們得以重新檢視一些觀念及思維方式的好機會。

好比說,我們大概都知道黎智英是誰,這個名字也更容易在心裡喚起一些既有的觀感(或只是想像),可能多數人都會覺得沒有人應該因為任何理由就受到平白無故的生命威脅,但也多少會有一些人可能對他新聞媒體的內容頗有微詞,而無意間就減輕了對該事件所感受到的嚴重性。

又例如有些論述也會提到,雖然奈及利亞總統發表聲明公開譴責對《查理週刊》的恐怖攻擊,但對於他自己國內的恐怖攻擊卻沒有用同樣的標準來積極作為,而這樣的表裡不一也不是那40多位政要中的唯一一位。我們當然可以依此借鑑,再次警覺到我們對待外籍勞工乃至於移民勞工的差別甚至歧視對待,但其實所謂的弱勢與少數可能還包括原住民,包括其他在不同情況下因為各種冠冕堂皇、迫不得已的理由,所要被犧牲的對象。

每個人多少都有不同的預設框架及價值選擇,對於議題也會有不同的反應及立場,偏見或許也就在所難免,甚至根本無法避免。然而,偏見本身不見得會是問題,如何使用,在什麼時機點用什麼角度去使用自己的偏見,或許才是問題所在。雖然我們無法避免在第一時間進行判讀時,會帶有個人不同程度的誤解及偏離現實的想像,但透過重複的咀嚼,藉由不同脈絡的比對來認清自己的概念,了解自己的盲點所在,而不是屈從於多數人覺得對的來作為一種真理,甚至總是太急著選出一個立場、選出一個答案以感到安心。

儘管新聞乃至於各種資訊總不免都只是一個片段,一種片面之詞,但我們真正應該依靠的並非只是意見領袖或是別人口中的中肯評論,而是要仰賴我們自身的實際認識,透過種種還原、校正、重新解讀來建構我們自己的觀點,來選擇我們自己的措詞。或許如此一來才更接近一種具有實質意義的言論自由,也才不會太輕率的就接受單一的說法,而是會察覺在那落差背後的不同立場,以及被遮蔽、被消音的那些真實存在。

(考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