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勇敢愛人,卻要背負不道德的罪名?

作者認為,我們認識一個人的方式也不應該是先戴上有色眼鏡,檢查他的出身或是宗教信仰,甚至鄙夷他們與我們不相類似的文化!(資料照,記者陳志曲攝)作者認為,我們認識一個人的方式也不應該是先戴上有色眼鏡,檢查他的出身或是宗教信仰,甚至鄙夷他們與我們不相類似的文化!(資料照,記者陳志曲攝)

◎彰化鄉民

揮別2014年,一樣的是,我們都繼續在慢慢變老,慢慢找到自己想做的那件事,想愛的那個人。不一樣的是,當初一起上課,一起工作的,即使朝夕相處,身上還是都有不同的故事。常常,我們很容易羨慕更好的生活,也很容易不滿足自己所擁有的。原因,當然很多很多……因為性別不一樣,所以男生女生要去不同的廁所,接受不同的要求和期待。因為出身不一樣,所以我不見得聽得懂你在說的話,你不見得了解我的信仰或外貌為何和你不一樣。甚至,因為身心狀況不一樣,所以我沒辦法跟你上一樣的學校。或許是因為我還小,所以老師一直沒有真正回答我為什麼男生就要比較勇敢,爸媽也只是說我長大後就會懂端莊的淑女才會有人喜歡……但因為他們都是真心為我好,所以還是要好好用功讀書,不要跟功課不好的(壞)小孩來往,不要書沒讀好就跑去畫畫……

然而,隨著年紀漸長,總會碰上些不一樣的人。在學校,並不是所有人都想追求異性;在企業,電視上也常報導著所謂女強人的事蹟;在社會,讀到博士但跑去賣雞排的有之,中途輟學跑去創業卻聞名世界的也不只一位。儘管有人會說,那些突出都是萬中選一,在看不見的角落多的是失敗或沒沒無聞的案例!的確,以總和的統計數據來談,或許這些不一樣真的只占少數。但,這樣就代表保持一樣才是正確或安全的嗎?或許我們該嘗試去問的是,為何許多創業者的成功與其學歷沒有必然的關聯?為何這麼多人想創業但成功的卻總是少數?為何我們總是看到女性的高階領導者不僅被形容為女強人,還總是強調其有多辛苦及多犧牲,卻無法反思是哪些習以為常的性別歧視造成了這些困難與排擠?為何當同性戀者也只是想勇敢的去愛一個人,也一樣在學習如何愛一個人,就要背負不道德的罪名?

試想,當得知異性戀的朋友交了一個新的男/女朋友,通常我們的反應會是什麼?如果這個朋友不太花心,通常我們會給予祝福,甚至如果對方已經單身尋愛很久,我們更是衷心的祝福。熟一點的,甚至還會追問,在一起多久了?進展到幾壘了?諸如此類的「善意」關懷。但當我們面對同性戀時?腦袋第一個浮現的畫面是什麼?還是我們對同性戀的想像就只是有關於性,而無關於愛?同樣的,當我們越是認為所謂的女強人真的是要很強才能堪當重任,那麼對隨處可見的男性領導,我們是否也持有同樣的要求及期待呢?當他們遭遇相同的困難甚至失敗時,是否也能得到公平的對待,而完全無關性別呢?當我們一如以往的認為男性就是比較會開車,比較適合出來領導,比較能夠承擔壓力及接受挑戰,但現實中多的是一個又一個的反例,我們又如何不為自己的偏見感到膚淺呢?若我們只是想維持既定的價值觀,卻無法認清文憑不等於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個人的創意及才智若無法理解大環境及社會、心理等層面的需求,不論你是創業或是就業,終究還是要遭到現實的無情打擊。

台灣雖然是個海島,也常有最美的風景是人的美稱。然而,今時今日的台灣並非只有閩南人以及外省人,原住民更不是只靠九族文化村的口稱九族所能概括。當前政府的重大使命固然是要維持社會穩定,追求經濟發展,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因此就坦然的接受,藉由閹割少數或弱勢本應擁有的權利及尊嚴來維持我的們優勢。不論外籍勞工還是移民勞工,不管中國新娘或是原住民,若我們都同意各行各業都有好人與壞人,我們認識一個人的方式也不應該是先戴上有色眼鏡,檢查他的出身或是宗教信仰,甚至鄙夷他們與我們不相類似的文化!問題從來不是那些不一樣的那些特質,往往只是我們既定的成見在作祟,但我們是否願意嘗試反思及實踐,尊重是互相的這個概念,而不是只有嘴巴說的漂亮,以查理之名來進行廉價的哀悼而已?

(考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