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因材施教 培育就業能力

作者認為,台灣高等教育已有相當良好基礎,但是現今遭遇到很大挑戰。圖與內文無關。(資料照,記者蘇孟娟攝)作者認為,台灣高等教育已有相當良好基礎,但是現今遭遇到很大挑戰。圖與內文無關。(資料照,記者蘇孟娟攝)

◎陳信文

最近教育部公告了大學註冊率,引起了不少關心高等教育者之迴響。接著又有一些大學校長提到,高中學生畢業程度之把關責任議題,也引起了一些討論。剛落幕的台灣化工學會年會舉辦教育論壇,針對化工教學與就業現況進行探討。參與討論之人員來自各種層面的學校與產業,討論中迸出了許多火花。以下2點認知不限於化工領域,頗能呼應最近的這2個高等教育議題,值得所有關心教育的人士參考:

一、考慮因材施教,各大學應有不同之教學內容與作法,社會也應有各大學畢業生學業程度與特質並不相同之認知:隨著大學數量之大幅增加,大學新生錄取率一再攀升,各不同大學所招收之學生,在學業基礎上存在相當大之不同。採用全台一致的教學基準與教學方法,要求畢業生有一致的學識,並不合適也欠缺效率。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不可偏廢,各大學宜針對所招收學生的學識基礎,提出合宜的教學內容與作法。

就以非常受到重視的英文程度為例,英文為最普遍使用的外語,英文使用能力直接與技術獲得及市場開拓相關。然而目前學生的英文能力,存在明顯兩極化。很明顯的要求各大學畢業生,有一致的畢業標準是不合理的。如果對許多基層工程師,讀英文手冊與簡單書信能力較為重要,就先針對此需求進行教學。鼓舞學習興趣非常重要,太高之學習標準恐將打擊學習興趣,讓學習者放棄學習,反而達不到原先希望能力提升之美意。主管教育的單位、產業界與社會大眾,也應清楚認知學生素質差異化之事實。放手讓各大學可以充份針對不同背景與特質的學生,提供最恰當的教育,達到人盡其才之最佳境界。但是同樣的社會上也應有各大學畢業生程度與特質並不相同之認知。依自己產業之特性與提供之聘雇條件,爭取最合適產業之人才。

二、大學雖非職業訓練所,但是大學畢業生須有就業能力,畢業生就業情形與其所受專業訓練、基本能力及就業市場相關:哈佛大學的前校長德瑞克‧伯克於「大學教了沒?」,提出了8項大學教育目標,其中「就業能力」即為其中之一。雖然大學並非職業訓練所,此處的「就業能力」也非狹義的「職業訓練」,但是不同專業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能力,確實存在著相當程度之不同。如台灣仍是以製造業為主,工程師的出路與就業情況良好,而頂尖大學的工程科系招生也十分熱門。但是這些傳統的工程科系,在招生不佳的學校中,卻常遭遇招生困難。而招生困難之部份原因,來自學生選擇科系時對就業能力之欠缺考量。

值得進一步說明的是,工程科系與其同名產業間並非完全相同。舉例而言,石化產業雖然是化工產業,但是須要大量機械工程師。積體電路產業雖然是電子產業,但是化學工程師是該產業最好的製程工程師。必須清楚瞭解工程學系與同名產業之差異,在討論學系之教學內容與評估就業市場時,才能有較正確之評估。就業能力之培育,是大學與學生雙向之責任。不同學系之專業訓練,使畢業生在就業能力上存在不同。學生在入學選擇專業科系與學校就讀之時,對其未來就業能力之培育亦應先有認知,如此畢業時才不會有太大「學用落差」或「畢業失業」之感嘆。

台灣高等教育已有相當良好基礎,但是現今遭遇到很大挑戰。企盼社會大眾與教育主管單位皆能更清晰的瞭解各大學所遭遇的教育難題並不相同,以及各科系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之需求亦是不同。不要試圖用齊一的辦法與標準,來解決各不同大學與不同系所所遭遇的挑戰。讓各大學可以有更大之自由度來進行教育之蛻變與改革,相信台灣高等教育必能走過目前的挑戰、於未來繼續為台灣與全世界培育更多之人才。

(國立清華大學化工系特聘教授)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