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當政府宣布停灌休耕後,馬上有糧商表示,因為栽種面積減少,米產跟著下降,所以米價會上揚。但糧商也強調,漲幅不大,每台斤才漲1元而已。說真的,1元真的不多,手機隨便拿起來講個電話,可能就要10元,況且我們一天也吃不到一斤的米。沒錯,1元真的不多,但若換算成總額,這可是龐大的利益啊!
農委會的資料顯示,2013年全台的食米消費量是104.95萬公噸,也就是1,749,166,666台斤。換句話說,即使每台斤只漲1元,就增加超過17億的利潤!不過,農委會前幾天才說,公糧倉庫還有87萬公噸存糧,糧食綽綽有餘。這時我們就要問了,為何當台灣食米長期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時,糧商對米價卻能喊這麼大聲?居然還能說漲就漲?
如果大家過去這幾年曾特別留意米價調漲的新聞,就不難發現:每當糧商嚷嚷著要漲價時,農糧署必定會出來表示,農糧署將適時釋出公糧,以平抑米價。或是說,會與糧商溝通協調。有趣的是,通常米價後來還是調漲上去了,然後這樣的戲碼一直不斷重演。也就是說,農糧署對糧商根本沒輒!
奇怪,台灣的官不是很大嗎?為何農糧署對糧商沒輒?這個道理很簡單,現在的公糧體制早就被糧商綁架了。大家想想,政府儲備了這麼多米,一次要釋出幾萬公噸,誰有能力去標?標到後,誰有能力讓這些米糧加工包裝好送到賣場、超商、量販店的貨價上賣?沒錯,就是糧商,這整套制度到頭來還是得依靠糧商才能順暢運作。
當糧商齊聲喊漲時,政府即使手中握有數十萬噸公糧、充滿雄心壯志想倒貨,糧商如果都不去參加投標,農糧署根本沒輒。有時當農糧署標售公糧時,糧商更開心哩。他們正好能買到便宜的公糧,然後再高價賣給消費者。
講到這,一些大腦脫水文青的內心必定已開始燃起小火球,開始罵糧商貪婪、罵官員無能。對文青而言,一切似乎都是「人」的問題。對他們來說,所有的事情都得靠「良心」。不過,文青啊,很多事情都是「制度」在決定的,現階段的公糧體制就是如此。
當這個體制每年都被迫向農民收購3、40萬公噸的稻穀,然後還得遵守當初加入WTO的入會承諾,每年必須由政府主動進口9萬多公噸的稻米時,它能不拜託糧商幫他出清存貨嗎?當它看到糧商將進口米混入國產米出售時,它還能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嗎?它除了主動暗中給媒體爆料,讓某些糧商難堪外,實在沒啥手段可言(看得懂的人就知道鬼王在說啥,科科)。
荒謬的是,這樣的體制每年還得花掉我們幾十億的稅金。公糧體制的存廢與適切性問題,該好好思考了吧。
(本文經同意轉自文青別鬼扯戰鬥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