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台北要的是文化不是文創

除了「音樂地景」這種想法之外,作者希望台北市新任文化局長倪重華想一些實質性、架構性、社會公平流動、深根的文化問題。(本報資料照)除了「音樂地景」這種想法之外,作者希望台北市新任文化局長倪重華想一些實質性、架構性、社會公平流動、深根的文化問題。(本報資料照)

◎高俊宏

猶記柯文哲曾對我們說過此次台北市市長選舉「是一場改變選舉文化的選舉」,單從近來臺北市文化局長的遴選爭議看來,是好是壞值得關注。過去,一個直轄市級的文化局長從未受如此關注,倪重華的爭議恐怕創了台灣地方選舉史上關於「文化事件」的特殊景觀。

首先,因為首都的「文化開發政策」動則得咎,好或壞,都會成為各級地方政府潛在,甚至盲目學習的對象。2011年台北市政府大推花博及「台北好好看」的案例,這種花大錢宮殿景觀式的文化政策,不難看出影響後續彰化的費洛資公園,怎麼樣遮蔽原先的溪洲公園的名稱的「去在地化」命名、改造,2013年在漳州舉辦了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甚至台中也跟進預計在2018舉辦台中花卉博覽會等等。

其次,過去因為地方級的文化局處長多由該機關首長直接派任,外界幾無置喙之地,然而此次「公開遴選」之初,激發出了許多民間關注文化、空間、藝術發展的相關人士許多想像,這是可喜可賀的現象。但沒想到卻在重重疑雲之下草草落幕,包含內定說、包含實質上得票數未過三分之二門檻,使得看來勢將主推文創產業的倪重華在諸多爭議中上任。

那我們就甩開一切疑雲,回歸實質政策方向來討論吧,倪重華上任第一個政見,居然是「地景音樂」,這毫無疑問是「文化局觀光化」的思維,什麼時候台北市政府光觀局被撤掉了?我以為,今日我們對政治失望已經習以為常,難得一個柯P讓我們提起一點勁去參與「公共政策思考」,但以文創為主流價值的倪重華推出的第一個政見,不是柯P在選前為我們擘畫的關於文化「底層流動」的想像、藍圖,而是「地景音樂」這種觀光局會做得更恰當的事,文化局是不是應該認真去擘畫文化資源得公平分配、思考高檔文創全面被財團壟斷的現象、處理台北市過度開發主義下的歷史建物保存、妥善規劃市區閑置空間而非只會開咖啡廳等更迫切的事情。

文化工作不是辦一場音樂會爾爾(但如今看來,恐怕從倪局長到柯P的想像本質上都沒有脫離這點)。倪局長提到「模仿日本」,那請倪局長也去好好考究一下日本社會中,資本主義如何全面壟斷日本社會的現象、迷信大牌藝人、國家文化資源未作妥善分配,以至於年輕一代創作者普遍被逼入赤貧化的困境中,去一趟衫並區的高圓寺看看那些年輕創作者吧。

今日文化政策的問題,跟民主制度一樣弔詭,也就是「文化民粹化」的現象,事實上,過去「文化民粹化」最具體的例子是希特勒及他的法西斯式美學。民主政治理論裡,民粹與民主乃是一個雙生體。回到前文,「這是一場改變選舉文化的選舉」,我不希望它只是將各種未經充分討論的事情以「100天要看出成效」的方式硬衝!

衝出100件花博寶寶放在忠孝東路邊也是硬衝,把所有閑置空間都變成「高檔文創空間」然後再逼藝術作者租不起昂貴場地,逼年輕創作者離鄉出國,不是「底層流動」而成為「底層毀滅」。倪局長,除了「音樂地景」這種想法之外,拜託想一些實質性、架構性、社會公平流動、深根的文化問題。最起碼,請將您的「文創腦袋」暫時先移開好嗎?

(當代藝術創作者、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