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馬英九的爛數學

馬英九總統昨出席「全國中小企業發展會議」開幕典禮時指出,台灣個人貧富差距在全世界已是「非常低的」,遭學者抨擊拿虛假數字來麻醉人民。(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馬英九總統昨出席「全國中小企業發展會議」開幕典禮時指出,台灣個人貧富差距在全世界已是「非常低的」,遭學者抨擊拿虛假數字來麻醉人民。(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范紀德

據報導,馬英九表示,根據國內家戶所得分配統計,前20%與後20%的差距,去年為6.08倍,如從個人所得來看差距為4.08倍。他說,雖然這與一般人感受可能不一樣,大家還是覺得貧富差距繼續擴大,但實際從總體經濟來看,已經有一定的成果。筆者看到這裡,深深不以為然。

自馬政府上任以來,總喜歡搬出統計學所產出的數值沾沾自喜,動輒驕傲的宣稱某某率或某某值的上升或下降,是他們經濟政策居功偉厥的成果。但筆者不禁想質疑,統計學所產出的經濟數值,是否真的能夠有效反映社會與國人民眾所感受到的現實景況呢?

稍稍接觸過統計學原理的人應該都無法否認,統計在處理大量的數據上擁有絕對的優勢與效率,但其所反映的結果,頂多做為一種數據趨勢的大致描述,而非事實本身。畢竟統計的過程,極其容易受到各種抽樣與修正過程的偏誤,而影響其觀察到的結果,甚至也無法排除因為某些項目的干擾過程,而導致統計產出與事實完全相背的可能性。

因此,統計所給出的結果,充其量代表手邊現有樣本數據所呈現的大致方向,而是否能正確的類推到母群體上,都還有值得商討的空間。但這「僅供參考」的數值,要是被執政者盲目的奉為圭臬,其背離社會人民觀感的慘況,自然不難預見。

畢竟,就筆者個人舉目四望,暫且不談打零工需要被社會救濟的底層勞動者,就論22K的新鮮人薪水,應付基本生活開銷之餘要談儲蓄都嫌困難,應該不太可能乘個4.08倍就過得起千萬名車代步、坐享豪宅的生活,也經受不起百貨公司動輒一刷數百萬的消費習慣。而且這些金字塔頂端消費人口,有不減反增的趨勢,如果這還無法讓「一般人」感受到貧富差距擴大,筆者還真不知道馬政府的官員們的感受,究竟有多麼「一般人」?

數字帳面上的成長或改善,無法拯救任何一條飢寒交迫的生命。畢竟,數字不能當飯吃的道理,只要是人都明白。統計結果只能僅供參考的道理,想必馬政府也心知肚明,否則9%民調的總統,還能如何自我感覺良好呢?

(中山醫學大學學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