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為台灣農業找出路

「農業專區」議題在選舉時候是一個值得省思的議題。(資料照,記者詹士弘)「農業專區」議題在選舉時候是一個值得省思的議題。(資料照,記者詹士弘)

◎黃如輝

「農業專區」議題在選舉時候是一個值得省思的議題,筆者近年田野調查的區域鄉鎮,在今年的地方選舉因為人口數不足,被選舉席次少了一席;其原因不外乎是「老化與外流」嚴重,筆者研究這些鄉鎮,其人口每年差不多減少500人以上。這樣情況對於政治而言是少了一席代議士,但對於以農業聚落而言,其影響不但是勞動力的來源,更甚者連聚落組成都成問題,筆者就曾眼見聚落主祀神誕辰繞境,拉著轎子竟是外勞組成,原因就是年輕人外出謀生、甚至搬出聚落。

台灣西部的農業縣市,為政者大都以追求工業區招商、經濟快速發展或子弟返鄉作為訴求,其實工業區設立這對於人口回流真的有限,理由很簡單,誰願意與工廠為鄰呢?筆者百思不得其解,為政者要將一塊農業用地解編到工業區開發完成,要多久的時間完成呢?付出多少的經費,創造出多大的效益呢?招商時間要多久,才會有多少的廠商進駐呢?要多大代價才能讓「工業與環境」取得平衡呢?當工業區開發後到底對地方的人口、經濟等,實質性到底能有多大的助益呢?更慘的是,乏人問津的工業區各縣市皆有,可每當選舉上從中央下到地方,開發工業區都成為政見,上述工業區開發帶來的就業率,真的可讓全民皆可為「工」?

趁此選舉之際,筆者想要建議日後當選的地方縣市首長,農業專區的開發才是對於人口回流、地方經濟最實惠的作法:

第一,農業專區設立只需簡易道路、農業用電、用水,開發時間與成本,相對工業區開發更為節省。

第二,農業專區可以鼓勵漂鳥回鄉,人與土地透過時間的結合,人從土地取得農業經濟,同時也對於土地進行友善回饋,政府用地取得面積、管理專一,對於推廣有機農業更是最佳契機。

第三,農業專區結合地方農業試驗所、農業專家進行分析評估,找尋對於區域最理想的農業特色;地方農會提供低利貸款讓農業有機械或自動化設備,或者引進專屬的農業外勞,取代人力不足的問題,配合地方政府建構出農業安全檢驗、品牌行銷平台等,讓年輕的農夫利用自己的想法走出農業新風貌。

巴西是世界重要的蔗糖栽種與生產國家,其蔗糖生產的酒精,也帶動出國內酒精汽車的開發。而台灣台糖公司擁有廣大農地,土地卻成為有心者覬覦的對象,巴西與台灣農業的蔗糖文化,效益有如天壤之別,難道「農業發展」不是我們該省思時候了嗎?

(勞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