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請打一場高格調的選舉

在台灣的選舉文化中,候選人彼此攻訐、惡言相向似乎早已是家常便飯。尤其距離選舉日越近,所謂的選情越告急,抹黑批評的力度就越是火力全開,頗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決心。(記者廖振輝攝)在台灣的選舉文化中,候選人彼此攻訐、惡言相向似乎早已是家常便飯。尤其距離選舉日越近,所謂的選情越告急,抹黑批評的力度就越是火力全開,頗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決心。(記者廖振輝攝)

◎范紀德

據報載:楊秋興日前舉辦大鳳山總部成立與團結大會,總統馬英九當神秘嘉賓致詞時一味唱衰高雄,十幾分鐘的演講中,高雄被他講得一無是處,台下一些群眾聽不下去,提前走人。筆者看到這裡,不禁啞然失笑。

仔細想想,在台灣的選舉文化中,候選人彼此攻訐、惡言相向似乎早已是家常便飯。尤其距離選舉日越近,所謂的選情越告急,抹黑批評的力度就越是火力全開,頗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決心,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能往對手臉上抹黑、把對手身家鬥臭的機會,打死也不可能輕易放過。

而成長在這選舉文化中的我們,除了漸漸學會「候選人的話聽聽就好不可盡信」、「選上了之後又是另一張臉」的無力,對於所謂「高品質」的民主國家選舉的優雅氣度,可是從來也不敢奢求的。

碰巧筆者日前看過蘇格蘭學者與BBC共同進行的一個小實驗,雖說不見得有學術上的嚴謹,但對於選舉中的候選人應該頗有參考價值。在該實驗的結論中,學者發現「人類會將負面的訊息與負面訊息的來源產生相應的連結」,也就是說,如果候選人一味的散佈詆毀對方的負面訊息,選民自然而然會將該候選人與「負面訊息」所帶來的不適感產生連結,從而在本能上感到厭惡與趨避的動機。

因此,主持該實驗的學者認為,想要有效掌握選民的心,不如少點批判抹黑,省點力氣在針鋒相對互揭瘡疤上,多一點幸福的願景。該研究也發現,透過形構一個幸福美好的幻影,候選人可以從中獲得「正向的」連結效益,亦即「賣一個夢想」給人民,讓選民產生「用選票買夢想」的正向動機,至於這夢想是否會是空頭支票,就端看候選人的道德操守了。

鬥臭別人並不代表拉抬自己的聲勢,想讓選戰乾淨有格調,需要社會與候選人一同做起。否則,費盡心思說人長短、造盡口業,又換來避之不及的鄙夷,豈不慘哉?

(中山醫學大學學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