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自由廣場》經典 太正經了一點

◎ 江河清

近日台灣師範大學舉辦高中生人文經典閱讀會考,希望促進人文知識向中學扎根。這個本意是好的,但在方法上卻引起了不少爭論。

台師大文學院舉辦「2016全國高中生人文經典閱讀會考競賽活動」,但指定閱讀範圍相當艱深,引發熱議。(資料照,記者胡清暉攝)

在我看來,最諷刺的是書單中有批判後殖民的重要著作「東方主義」,但卻沒有任何一部本土人文著作,似乎我們的人文知識只能繼續被西方殖民?書單中還有傅柯的「規訓與懲罰」討論現代心靈的箝制,但這個活動從定義經典、指定閱讀頁數,到最後競爭性的會考,如此不自由的設計恐怕連傅柯都會抗議。

我們一定要堅持閱讀學者幫我們選好的經典嗎?是否可以讓學生和老師討論他們感興趣的題目,尤其是那些跟他們生活經驗相關的題目,然後一起找書、閱讀和討論?例如學生們想多了解常見的東南亞家務幫傭,他們可以跟老師一起討論、找書。他們非常有可能找到非常精彩的本土社會學著作「跨國灰姑娘」,一同探討其中的性別、階級與遷移的問題。

此外,許多對於書單的討論都還是停留在以教育者為中心的威權教育態度。大人們決定什麼是經典,討論孩子們應該讀什麼書?讀多少書?讀多難的書?連最後學習評量的方式也是非常威權,要孩子一較高下,大人們最後評審優劣。從頭到尾,學生都是被動的客體,而不是學習的主體。多年來,大學教授們抱怨因為中學教育失敗,大學生往往學習被動、缺乏批判思考能力。如果我們希望用這個閱讀活動鼓勵學生自主思考,我們更必須要將學生視為教育的中心,而非一味由上往下為他們決定。

最後,如果這個活動的目的是為了促進人文思考,那我們更應該把閱讀文本當作開啟對話的媒介與進行思考的材料就好,而不是限定經典的範疇和詮釋,彷彿只要經典都是絕對正確的。事實上,「經典」不必然都是對的,所有的經典也都受到後來的學者批判與修正。我們該期待的不是讓學生熟悉經典著作,而是讓他們透過閱讀知道各種知識資源,並同時生產出對於他們自身有意義的知識。讓學生為自己學習,他們才能保有繼續追求知識的熱情,甚至在未來成為新經典書籍的作者。

(作者為American University人類學博士班學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