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二○後的首任行政院長已經正式出爐,這位被準總統蔡英文界定為:台灣走向改革的最佳執行者,今後將走向什麼樣的改革之路?又要如何執行這些改革目標?攸關未來四年,政府能否起到振衰起敝、重拾信心的關鍵作用。
行政院長,在目前的憲政體制下,上有一位民選產生的國家元首,政權是由其經過選戰拚鬥所取得,加以台灣長期以來傾向總統制的憲政實踐習慣,總統與國會多數又屬同一政黨,確實是個需要對總統、對立法院多方協調,並且領導各部會施政的整合角色。這樣一個轉承的樞紐地位,策定方向、匯聚共識、確實達成,是很重要的三步驟。
林全是典型的蔡英文競選團隊,由選舉夥伴成為執政團隊,首先要面對的是候選人在參選過程所開出的各種支票,是不是每一項都要化為實際政策,需要根據執政的現實條件重新檢討,最起碼要參照其他政黨候選人提出的建設性主張,再做嚴謹的利弊分析。
二○○八年風光上台的馬英九政府,自認其競選白皮書是集二百多位學者專家所撰,更自詡以過半高票當選,泛藍陣營並掌握四分之三國會席位,於是兩任八年,同樣打著改革旗號,不僅遂行其菁英決策思維,內政上扞格百出、徒自內耗;同時在意識形態上揭開面具、露出真相,導致朝野政黨因兩岸政經走向嚴重對峙,甚至爆發公民運動,終致狼狽交出政權。
現任政府的前車之鑑,對於新政府是現成的錯誤示範,台灣已經沒有再犯錯的時間與空間可以蹉跎,準執政團隊在人事布局完成後,勢必要利用正式上任前的這兩個月,針對稍早所拋出的各種政策風向謙卑審視,例如籌集一千億元的類主權基金之議,據聞即使在團隊內部都未成為一致看法,遑論社會歧見不少,是否堅持一定要端上檯面,應否調整修正,有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案,顯然需要更多的傾聽。
其次,所謂的執行力,絕不等於剛愎自用,如果要避免,事前一定要經過取得共識的民主程序,若程序不正當,結論就不可能正當,這也是馬政府八年留下的珍貴教訓。兩岸政策如此,國內治理亦然。尤其,要站在國家全局的利益,而非個別族群、團體、企業的需求,評估政策。例如年金改革蝸步、眼看要拖垮世代的問題,又如IC設計龍頭聯發科挑戰禁令、企圖引入中資的害群之舉,這些顯而易見的國民黨內圈式決策產物,在政黨輪替之後,斷無再讓社會廣大群體承擔慘重代價的道理。
最後,則是把共識意見兌現成真的能力。仍以馬政府為鑑,除了前述年金改革草案好不容易從考試院送進立法院,卻卡在多數的國民黨團手上動彈不得;黨產處理完畢曾是馬英九的公開宣示,但是黨產處理條例草案卻在立法院遭退回程序委員會三百多次,說明改革不是請客吃飯,如果缺乏意志與決斷,這樣的從政者所為何來?享受權力而已,於是提名他的政黨,已被一同葬送。
最近,新內閣開始籌組,國民黨亟欲在第一時間給貼上陳水扁的標籤,以為可以對民眾進行負面動員,儼然不察這個「過去式」經過了八年的慘澹經營,現在已經被選民授權來取代「現在式」的馬英九;或可斷言,因馬英九而被打趴在地的國民黨,短時間恐怕難以再起。同樣的道理,即將重返執政的民進黨,如果不能超越馬英九的侷限,以為馬英九的包袱會永遠拖垮國民黨,那麼不久之後同樣會墜入政黨輪替的循環之中。
因此,以馬英九為師,可以做為新政府不錯的言行準繩,這位國家元首的失敗,重創了國家發展的機會,那麼要早日重建國民的信心,反其道而行,別犯同樣的錯誤,應當是八九不離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