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自由廣場》《澄社評論》習近平訪美的複雜與困難

2015/09/21 06:00

◎ 林正義

美國白宮在二○一五年二月宣布邀請安倍晉三、習近平、朴槿惠、佐科威等四個亞洲國家領袖訪問美國。習近平首度對美國的國事訪問,就是在此一背景下成行。安倍於四月訪美時,在美國國會演講,還發表日、美共同願景的聯合聲明。此次習近平與歐巴馬可能像二○一三年加州「莊園會晤」和二○一四年北京「瀛台夜話」,在會後舉行聯合記者會,不發表全面性的聯合聲明,或只針對特定議題公布聲明。

美中關係最重要的挑戰是彼此缺乏戰略信任,而且隨著習近平上台,PEW民調中心的長期追蹤,顯示美國人對中國的負面認知,由四十%上升到五十五%,共和黨員對中國的惡感尤甚民主黨員。歐巴馬政府與國會議員對中國的解放軍駭客、南海擴建人工島、發展牽制美國的不對稱軍力、人權紀錄不佳等,持續公開批判。

習近平倡議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表面是不對抗、相互尊重,要從亞洲的合作先做起,但實際上視歐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為對中國的全面圍堵。習近平也對美國展開反制的戰略,東海「防空識別區」、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一帶一路的倡議、南沙島礁修築跑道等,都是要降低美國的區域影響力。

中美之間有合作的面向,例如:氣候變遷、永續能源、伊斯蘭國恐怖主義打擊、雙邊投資協定、資訊科技協定、人文與地方交流等。習近平訪美在西雅圖以商業利益、省州地方交流為主,在華府主打中美在國際合作的形象。但是,他在紐約聯合國大會,則會大唱中國發展模式,凸顯美國在全球地位的下降。

習近平身兼中共中央近十個工作領導的小組長,既要打貪腐,也要追求中國夢,更面臨經濟成長趨緩的新常態,台灣議題優先排序不高。歐巴馬認為「新型大國關係」做比說更重要,期待習近平多承擔國際責任,增加透明度,尊重台灣大選結果,不要在東海、南海之後,又在台海生波。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