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自由廣場》兩手一攤 只會開槍

◎ 沈政男

台北市女童割喉案龔嫌行凶後說什麼?「被耳邊的批評聲音逼到十分痛苦,想自殺卻又不敢,才藉由殺人被判死刑來達成目的。」北捷案凶手鄭捷被捕後說什麼?「從小想死,但沒有勇氣,多殺幾個人便可被判死刑。」

龔嫌犯案後自行報警,鄭捷行凶後在月台遊蕩等著被捕,這都是隨機殺人常見的情節。兩人沒有前科,甚至在同事與同學眼中也非凶殘之輩,為什麼犯下滔天大罪?因為隨機殺人者通常都不想活了,本質上是一種殺人後自殺的行為。

日本法務省研究了日本近年來的五十二件隨機殺人案,列出常見的五種動機:對自身境遇不滿而遷怒社會、對特定人士不滿但無法報復而找代罪羔羊、藉由死刑來自殺(至少四件)、藉由被關來逃避現狀,以及殺人快感成癮等。

 刑場(圖前方)。(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也就是說,隨機殺人者可能為了被判死刑才殺人,因此死刑存在可能助長隨機殺人。馬政府不研究隨機殺人案,找出犯案特性與預防之道,就只會抓六名死囚來槍斃,激化廢死與反廢死的對立,讓台灣社會更沒有理性討論死刑存廢的空間。

(作者為醫師)

◎ 許哲綸

每當重大刑案發生,討論度最熱烈的議題,永遠是死刑的存廢;而不是社會的制度、福利機制的問題。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簡單一個問題:假設今天沒有死刑,你會去殺人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便代表:死刑廢除與否,絕對不是造成刑案最主要的原因。既然如此,整個社會極其熱烈地討論著死刑,遠勝於造成整個刑案動機、環境以及背景的檢討,不是本末倒置嗎?

死刑存廢與否,不應該是一個社會面對重大刑案的討論。什麼樣的環境造成犯人失去人性、社福機制與國家政策該如何著手改善,才是正確且有效的檢討及預防。

面對刑案,我們所期待的不應該是一個只會開槍的政府,而是一個有能力讓弱勢族群免於犯罪的政府。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學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