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睿奇
慈善團體的成立,本意是提供人們心靈的慰藉和身處困境時的救濟,補足政府做不到或做不好的地方。以這樣的角度來融入經濟學,慈善團體除了撫慰人心之外,應該善用捐款做好移轉性的救濟。
一般來說,低收入戶的平均消費傾向會比高收入戶來得多,也就是低收入戶應付日常開銷都很吃力了,更加難以儲蓄,所以收入幾乎都用作消費。低收入戶是慈善團體主要的救助對象,而較高收入戶的捐款便是救助資金的主要來源。慈善團體如果運用得宜,將一筆錢由消費傾向較低的人移轉給消費傾向較高的人,這不僅僅是做善事,也同時將經濟體系中的消費提高,用較高的消費來拉動經濟的發展。
但近來飽受爭議的慈濟,似乎沒有做好這種移轉性的救濟,善款沒有專用,還把心力放在爭議性的土地開發。然而我們在指責的同時,應該也要督促政府對於慈善團體法規的修訂和執行。讓慈善團體在法令引導和監督下,找回他們成立的初衷,這不但可以幫助社會上不幸的人,還可以促進經濟的成長。
(作者著有《肯恩斯城邦:穿越時空的經濟學之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