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仁健
網路上流傳的「便當文」不只董小姐一篇,只是她遇上九把刀糾眾踢館,成為新聞台追逐焦點,讓比董小姐殺傷力更強的山寨版便當文相形失色,失去了一個國人反省的大好機會。
《四方報》張總編輯與《立報》鄭姓記者,兩人在臉書上所貼的山寨版便當文,老闆說得更激烈:「我不賣便當給狗,爬出去吧!」還罵髒字,最後竟把便當放地上當作餵狗。而且更惡質的是,作者一開始就用括弧標明,便當店老闆說這些話時用的是(台語)。
話說「老三台」裡華視最晚成立,一開台時台視就利用優勢,與國語演員一一簽訂合約,不讓他們到華視演出。恰巧這時由於電視逐漸普及,台語電影因此沒落。華視在營運壓力下,順勢簽下了大批台語電影演員,製播了收視率超高的《西螺七劍》,讓台語連續劇成了金雞母。三台為了競爭收視率,都增加了台語連續劇,結果新聞局發文各台,在晚間黃金時段禁播台語連續劇。
但在台語演員處處受限的同時,台視的國語連續劇《台北人家》,扮演下女「阿桃」的外省籍演員張琴,故意在劇中講著誇張的「台灣國語」,在講國語的高級外省人家中幫傭,鬧出了很多笑話。結果《台北人家》因此爆紅,張琴從配角變成了主角,台視還為她量身打造了續集《再見阿桃》。
同樣在劇中說台灣國語,台語演員說的就要被「糾正」,但外省演員模仿本省下女講的台灣國語,新聞局卻認為是「劇情需要」,這就是戒嚴時代兩蔣利用媒體對台語的打壓與偏見。
之前經濟部官員在宣導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時,也是採用兩人對話。支持者用的是標準國語,條理分明,象徵理性的白領階級;反對者則用台語,粗俗無知,暗喻缺乏教養的藍領階級。
這種四十年前兩蔣政工所用的模式,至今不但依然存留在官員腦海裡,連號稱要四海一家、鼓勵善待外籍勞工的開明媒體裡,員工依然充斥著對台語的偏見,也可見當年兩蔣的洗腦手段有多恐怖。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戒嚴時代的打壓台語政策詳情,請見作者新書《你不知道的台灣‧影視秘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