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讀書高 學費高

◎ 廖偉凱

反漲學費的這一個訴求從來都不是「個人沒錢繳學費,卻還要一直盲目跟著唸書,所以才要求不可以漲」的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駕馭著島民意識的那一個普世的價值觀,或說意識形態。其長期教導著我們:讀書很重要。讀書很重要這檔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文化意義上一直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而且還是根深柢固的。

筆者完全同意存在著批評、否認「念大學很重要」的人,但這群人壓根就不會是上述的父母與小孩。我們不能將這群人簡易歸類為既得利益者或是清高,但很大程度,這群人已經脫離念書對其(或小孩的)人生的影響性,因為他們「已經」獲得了許多既得「優勢與機會」。讀書只是一種彩妝。

而筆者所指涉的「父母與小孩」是指:那群最平凡、單純,卻一直受這一個「學歷至上的意識形態」所擾的島民。這群父母,在很大程度上,常常是社會底層的勞動階級,絕不是不受漲一點學費之皮毛影響的中產階級。這群小孩,很大比例上,多數只能就讀私立大學(很多研究都已說明為什麼,不贅述)。而當父母永遠只能獲取資本主義社會制度所能給予(只想給予)的基本「生存」薪資時,那麼培養小孩的每一分花費都顯得格外艱辛。

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們相信讀書可以改變一切,我們也都相信。但這一個相信,多大程度就像翻陳出新的手機或名牌皮件的廣告一樣,不斷地告訴你要去購買這一個或許自己不是那麼需要或負擔得起的東西?買名牌與念大學,在台灣,都已經是一種拜物的行為;而我們也只會(也習慣於)去指責行動者(反漲者)不自量力,因為這是最簡單的回答方式。行動者比起無形駕馭人民的意識形態而言,也是清楚的指責對象。但是,我們都一直忽略那些廣告的動機、那個「讀書至上」在島民心中的重要地位。

大學教育原本該是做為一個特殊商品的角色,但是在島民現在的意識形態裡,它並不是;它是一個必要商品。既然它是必要的,那麼政府就該讓大家都買得起,多少也該為當初廣設大學(也是共構因素之一)的政策付一點責任。

(作者為英國雪菲爾大學政治系博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