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回應「請鼓勵登山、冒險」

◎ 黃美秀

九月四日王世豪醫師投書「請鼓勵登山、冒險」,筆者頗有感慨!

每每到了颱風季(可長達五個月之久!)身為野外研究者的我便開始繃緊神經,一則可能因為山區的研究地點隨時可能封山而無法進入,研究調查就此中斷;二則是山區複雜的地形和氣象多變,搜救系統在天候不良的情況下,救援任務經常大打折扣,包括直升機動彈不得。慢慢地,在颱風季,管理單位經常會採取「淨山」的方式,因為只要沒有人在山上,起碼就不會出狀況。

台灣中海拔山區又稱「雲霧帶」,多數時間雲霧繚繞,若碰上颱風季,天候更不穩定,更不利空中救援系統的施展。如此,非空中的救援系統遂成為爭取第一時間的主力。如何提升地面救援的效率是應該認真檢討的,其中包括整合民間的救難系統,尤其是善用在地人(尤其是熟悉該山區的原住民)的知識和技能。

台灣本就是一多山海島型國家,實在不應該以為從事這些海上或山上的活動便有可能「浪費社費資源」,反而是更應積極建構救難系統,以期鼓勵國人從事戶外活動,享受台灣豐富的遊憩和自然資源。

有人則是因為工作或研究之故,而必須深入大家眼中的「險境」。敝研究所於二○○三年九月杜鵑颱風侵台時,一名新生於渡溪時,失足而遭湍急溪水沖失。自此,敝所每年於開學前便舉辦「野外研究安全教育訓練」,為期五至十天不等,上週剛於大武山區完成第九年的培訓活動。我們希望藉由正規的教育,讓喜歡自然體驗和研究的年輕學子,正視山野及相關研究的安全,以及所應負的社會責任,以減少意外發生的程度。

山野活動是一正當有益的戶外活動,可激發人的探險精神,培養積極進取態度和鍛鍊強健體魄等。故就教育及研究而言,我們應該鼓勵學生或國人從事山野活動,而不是因為少數意外及救難,即亂貼「浪費社費資源」標籤。當然,也應同時加強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教育訓練,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這才是正確的態度!

(作者為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所長、副教授,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