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名家分享~扛布者》不是被課高關稅 為何會有中國受惠的情況?

為什麼會有中國受惠的情況,不是他們都被課了54%關稅嗎? 其他產業非我專業不評論,但以紡織業來說,這狀況是有可能且有很大機率會發生的。原因便在於【替代效應】

◎ 扛布者-為紡織而活的男子

為什麼會有中國受惠的情況,不是他們都被課了54%關稅嗎?

其他產業非我專業不評論,但以紡織業來說,這狀況是有可能且有很大機率會發生的。原因便在於【替代效應】

為何會有中國受惠的情況?以紡織業來說,這狀況是有可能且有很大機率會發生的。(取自貼文)為何會有中國受惠的情況?以紡織業來說,這狀況是有可能且有很大機率會發生的。(取自貼文)

#價格考量

用個例子來說明,品牌名稱我先蓋掉。

原本A品牌是指定台灣布商的布料,再送到越南或者東南亞國家的成衣廠加工輸出給美國。

選擇台灣/台商布料的原因可能是長期合作或者品質無法被取代。

所以在成衣廠多年努力說服品牌換成自家較為熟悉的布廠(這是很多成衣廠會做的事情,布商的我們都知道),也的確有些材料被轉換成其他品項。

還是有一些高品質、長期合作的布料仍是台灣的天下,這些就是台灣布商的獲利來源,像是尼龍外套布料,又或者高物性貼合耐磨,高色牢度的品質等等。

但在這波關稅之下,

縱然品牌會同情你,給你拍拍,只是在成本應聲猛漲、消費者肯定吃不消的情況下,他們絕對會做一件事情,就是【不計任何代價,要求供應商降價】

這裡的成衣廠,就是首當其衝被砍價的角色。

#這時候

任何能降低成本的方式都會被納入考量。

在東南亞有巨幅投資,且對東協國家有關稅優惠的中國產品的誘因就會更大了。以中國官方數據來看,越南是中國布料最大的出口國,占比超過35%,如果再加上其他東南亞國家,更是占比破五成。

而這邊要再強調一次,這波關稅是針對【該國出口品項】,並沒有限制該國不得使用【中國產品】加工。

中國紡織品的技術真的沒有那麼差,用聚酯纖維替代的話,消費者一開始也看不出來。(美聯社檔案照)中國紡織品的技術真的沒有那麼差,用聚酯纖維替代的話,消費者一開始也看不出來。(美聯社檔案照)

所以過去品牌因為品質的堅持,一定要高支數的台灣尼龍,可能就會換成價格只有一半的中國聚酯、而過去水壓要做到30000MM的台灣貼合,現在15000MM中國防水布或許也可以接受。

物價飛漲的年代又遇到關稅再次拉抬成本,如果依舊只堅持【品質】,東西很有可能賣不出去。

另外中國紡織品的技術真的沒有那麼差,用聚酯纖維替代的話,物性也可能做到相當接近,消費者一開始也看不出來,所以在品質接近。且少了進口關稅,又有量大貨運方便等優勢的中國。

將布料以低價出口到越南,再以越南享有的關稅出口,的確有相當大的機率受惠。

#再說一次

即便越南、柬埔寨、寮國等東南亞國家。

是因【洗產地】、【貿易順差】過大,所以這次的關稅懲罰是來得相當嚴重。向越南已經表態取消對美關稅。圖為越南紡織工廠。(路透檔案照)是因【洗產地】、【貿易順差】過大,所以這次的關稅懲罰是來得相當嚴重。向越南已經表態取消對美關稅。圖為越南紡織工廠。(路透檔案照)

是因【洗產地】、【貿易順差】過大,所以這次的關稅懲罰是來得相當嚴重,逼得它們不得不立刻進行談判。但這波就只是【關稅】而已,東南亞國家依舊可以用【中國布料】加工成衣出口到美國。

另外現在美國也沒有硬性規定【中國貨不用】,頂多就只有在機敏類品項有管制,其他多屬於【建議】性質,這些在價格猛烈上漲之下,都可以被忽略。

所以假設這些國家關稅協商不順利。

就會迫使這些在地的成衣廠、跟這些成衣廠合作的品牌加速思考用更多成本較低的布料來面對市場的變化。中國不只本身就有量大便宜的優勢,這幾年更是有滿滿的庫存需要出清,假設兩方一拍即合。

那麼台灣廠商的生存空間,就是降到最低或者沒有了。

#當然

這是最壞的情況。

我相信在談判桌上,世界各國在需要美國市場的情況下,一定會盡可能讓結果稍微好看一點。甚至各國的匯率也會有所調整。

只是說上述這些情況,不會只有在我們紡織業發生,傳產、或者任何專出口中間材到東南亞做成品的產業都會遭逢類似的重擊,政府真的該重視這個問題,而非限縮到【單純輸美】的產品。

不然後續所引發的連鎖效應,不會只用【可觀】來形容的。

#工作 #工作日常 #繼續努力 #扛布者

(作者為紡織業務)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扛布者-為紡織而活的男子臉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