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澄社評論》檢視媒體公信力

■ 盧世祥

新聞記者是旁觀者,新聞媒體處理新聞應力求準確、公平,這原係新聞學的ABC。不過,實務上台灣新聞界似乎愈來愈悖離此一角色倫理,主觀意識左右新聞處理,報導傾斜而不求真的現象明顯,其所累積的社會信賴感正逐步耗損。

「財團法人新聞害防治基金會」日前發表觀察報告,以去年十月「中國旅遊局長來台訪問」及十一月「杜十三恐嚇事件」新聞處理為主題,分就「消息來源」、「新聞查證」、「平衡報導」、「新聞編寫」及「媒體責任」五個指標,評比主要報紙專業表現,指出《自由時報》較佳,《蘋果日報》最差。

除了評比各報專業表現,新防會在成立三年多以來第十三次發表的觀察報告也發現,媒體明顯放任主觀意識或立場充斥新聞版面,新聞編寫「夾敘夾議」,記者以「特稿」形式發表評論情況普遍,引述專家來源失諸偏頗,而且有主觀建構新聞、誤導讀者的偏差。

「杜十三恐嚇事件」新聞處理明顯反映此一偏差。一件社會犯罪新聞由於恐嚇對象是行政院長而遭泛政治處理,新聞專業見棄。多家報紙未能就法律、犯罪、心理及精神層面深入分析,反以形塑「悲情英雄」美化犯罪行為,這是戴著政治有色眼鏡處理新聞惡例;而《中國時報》更偏頗地引述三位詩人反映以為「文壇聲援」,主觀建構,一至於此。

放任意識形態及政治立場入侵新聞版面的偏差,同樣可從「中國旅遊局長訪台」案例看出。台海兩岸關係,觸動國家認同,各報在原應力求客觀公正的新聞版面,引述不具名消息來源做「夾敘夾議」報導,以「特稿」主觀描述而妄做評論,乃至於以聳動標題表達其臧否意見。包括記者在內,媒體當然可以有意見,但報導與評論應分開,新聞版面至多出現平衡引述的分析。記者兼評論者,是越俎代庖;媒體新聞處理立場偏頗,必損其可信度。

包括社論的言論版面可以主觀,新聞版面理應準確平衡,周全報導真相,新聞處理不該讓主觀席捲、客觀退場。只看一報而充分掌握真相,仍是台灣讀者未能實現的夢想;而報導立場涇渭分明,正折損媒體公信力。

(作者為澄社社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