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本「國語」 外「國語」

◎ 張學謙

最近有人主張將「華語文」改稱為「國語文」,理由是「華語文」有去中國化的意涵,「國語」才是維繫文化中國的正統。

在台灣,國語這個詞有不同的指涉。學者為了方便起見,就把日語稱為國語一,而北京話則為國語二,民進黨執政時期在教育部通過的「語言平等法」,將台灣各族群語言定為國家語言,可以說是國語三。百年來,台灣的兩次國語經驗(國語一和二)都是語言同化的產物,造成本土語言面臨絕種的危機。國語三則邁向語言多元論承認族群語言平等以及語言權利。

二○○三年國語推行委員會通過「語言平等法草案」,保障十四種國家語言的語言權利,因為國民黨的反對未能完成立法程序。

世界上大約有四分之一的國家有不止一種官方或半官方地位的語言。譬如說一九八七年紐西蘭的毛利語成為紐西蘭唯一的法定官方語言,他們的人口只占紐西蘭人口的十%,四十幾萬人。瑞典人占芬蘭總人口七%,卻和芬蘭語一樣同為國家語言,瑞典人可以母語接受自幼稚園到大學的教育。這些少數族群都能獲得官方語言的地位,台灣的客家話、原住民語、福佬話為什麼無法獲得官方語言地位,成為國語?(作者為台東大學華語系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