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災民涉嫌偷竊的背後

◎ 張烽益

八八水災已經超過一個月,隨著內閣改組的政治大戲上場,社會大眾也漸漸遺忘了那一張張災民的臉,以及許多幾乎慘遭滅村命運的村落。雖然立法院已經通過高達一千兩百億元的八八風災重建特別預算,但這筆錢就好像是政府與都市人的「贖罪券」,既然大筆預算都已經給了,那就剩下鋪路造橋的硬體工程了吧?但是,一則不顯眼的新聞報導,暴露出政府災後重建的問題。

這則報導指出,一位小林村災民到台北,在找不到朋友也找不到工作的情形下,涉嫌偷竊機車代步,若不是警方注意到他光腳且衣服破爛,加以攔檢,未來的事情發展恐難預料。為何這個小林村的年輕人,在慘遭滅村後並失去工作,必須千里迢迢北上尋職?勞委會在當地的就業服務機構,即使不能提供在地的短期或長期工作機會,也應該可進行跨區域的就業媒合才對,顯見當地就業服務體系失靈。

勞委會這次關於災區重建,對災民最直接的協助是,「八八臨工專案」與「天然災害臨時工作津貼」。其中「八八臨工專案」由於是採取「當天登記、當天上工、當天發薪」的方式,結果竟產生災民當天下工之後,晚上直接睡在鄉公所,以免隔天登記搶不到名額的離譜情況。

由於勞委會規定每鄉鎮每天兩百個名額,也就是一個月扣除假日共二十二天,鄉鎮公所每天可彈性增減,但總量管制在四千四百個人次之內。但許多鄉鎮公所根本沒有前瞻性與永續性的規劃能力,所以鄉鎮公所派任的工作,毫無系統性規劃,胡亂指派,導致發生臨工罷工事件,另外也產生重災區僧多粥少、輕災區浮濫發給的現象。

災民在面對唯一的生產工具—土地,已被大自然吞沒,災民後續的生計該如何維持,該如何協助災民自立地靠自己站起來,讓更多專業社區工作者投入,組織當地居民組成在地NGO,發展出在地性的「社會企業」,以解決災民的失業問題與永續發展在地經濟,恐怕才是災區重建最大的課題。

(作者為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全文請見「南洲山房」部落格)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